“现代化”与“西方化”在相当意义上,是相互重合的。但亨廷顿用自己的定义,区分了这两个概念。他认为“现代化”是从科技物质意义上说的,“西方化”则指文化意义上的西方化。他认为科技上的“现代化”,其他非西方国家是可以实现的,但文化上的“西方化”是其他非西方国家不可实现的。硬要实行,就造成“文化撕裂”。
其实这也是我主张的“中体西用”的观点:中国文化为“体”,西方科技为“用”。
之所以西方文化不能为其他非西方国家所“化”,亨廷顿认为是因为西方文化具有“独一性”,不能放之四海普世适用。亨廷顿列举了西方文化八大特征。这些特征单个而论,也许其他文化也有。但“组合”在一起,却是西方独一无二。
古典遗产。古希腊古罗马留给了西方希腊理性精神和罗马法传统。后来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就是为了复兴这份古代遗产。
语言的多样。中国文明只有一种语言。而西方文明却有英、法、西、德等许多语言。这也是比较独特的。
政教分离。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强调大一统。而西方社会,君权和教权相分,天上长期有两个太阳:国王和教皇,两家长期相争相斗。
法制。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我认为西方文化的实质是自由+法制,而不是“民主”。(《民主的乌托邦》)
社会多元。很多人以为现代社会,实现了现代民主制才有社会多元。而据我对西方历史的理解,西方社会历史上至少有四个元:君王,教会,贵族和市民,四元互相争斗。
代表制机构。也即选举制,在国家层面就是“议会制”,也是西方一个非常古老的事物,属于西方文化的传统。并非到了现代民主时代才有选举制。伦敦议会创始于1265年,法国“三级会议”也开始于1302年。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独特特征,已尽人皆知,无庸赘言。
亨廷顿奉劝美国放弃用西方文化来同化世界其他文化的“世界主义企求”,同时也正告那些汲汲乎“全面西方化”的非西方国家,你们追求科技物质上的“现代化”有可能实现,但想在文化上“西方化”则没有可能。
随便一提,“全球化”这个口号也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西方主流媒体长期宣传出来的。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明确指出“全球化”本是将美国的经济模式强加给全世界,全球化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是跨国公司经营的全球化。炒作“全球化”的本意,乃是削弱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主权,甚至文化主权。
(《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