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河清:全球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中国人的“世界情结”
现代化与“西方化”
中西文化两股道
坚守中国“国性”
全球化一定带来趋同性吗?
现场互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人的“世界情结”
  我在最近所著之书《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的扉页慨然写道:

  “世界主义啊,多少罪过假汝之名而行!”

  我以为,“全球化”口号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畅行,是因为现代不少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世界主义”情结,心目中始终存在一种“世界文明”的憧憬。

  这种“西方中心的世界主义”给不少中国人带来了深重的文化自卑感,使他们忽视自己的文化价值,让眼睛只盯西方,把西方的东西都看作是“世界”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球化”只是他们心目中这种世界主义的又一种说法而已。我15年前就强调:中西文化不是“差距”的关系,而是“差异”的关系。(《现代与后现代》)

  我以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各文化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球“同一化”。人类各文化间存在深刻的差异性。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曾把人类各文化比作“田野里的花”,各种花颜色不一样,互相差异,各有特色。西语里“文化”(culture)一词,本义是耕耘、种植的意思,与土地紧密相连。可以说,“文化”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具有很大的延续性。文化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不是像技术的升级换代。文化的演变要缓慢得多。所以,人类不同文化仍将长期呈现为多样差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