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9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新年,我们出发了
几百把伞瞬间一抢而空
元旦假期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本报携手读者和杭州义工联盟走近残疾儿童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大眼睛白皮肤,第一眼看上去,你并不会觉得他们跟普通孩子有什么区别;他们又是一群“害羞”的孩子,他们有的不会说话,有的害怕生人;其实,他们是最需要关怀的孩子,从生下来的那天起,上天就为他们设下一道难关,等待在大家的帮助下,自己去克服……

  昨天上午10点,本报记者及报名参加活动的热心读者和杭州义工联盟的部分成员共30多人,带着水果、文具、袜子等新年礼物,如约来到杭州爱福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因为过节,康复中心里的孩子比平时要少。本报活动团的到来,让显得有点冷清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暖洋洋。当孩子们看见新的、老的“爸爸妈妈”们到来时,都立即放下手中的玩具,迎面扑了上来。一场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由此开始……

  “妹妹”,我们牵挂你

  义工联盟的网友们都叫她“妹妹”。“妹妹”今年才3岁,是个聋哑孩子。“妹妹”可爱又漂亮,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会说话,特别灵气。看见网友“翔心”时,妹妹开心地坐到“妈妈”腿上,紧紧依偎在她怀里。

  从网友“宝贝”中得知,“妹妹”老家在福建,爸爸、妈妈、姐姐都是聋哑人,家里全靠爸爸打点零工过生活,姐姐也曾经在这里做过康复治疗。然而家庭的贫困却让“妹妹”的康复之路走得异常艰难。中心的老师考虑到“妹妹”的实际困难,帮着减免了部分费用,义工联盟得知情况后,筹集了17000多元,“妹妹”两年的康复费用终于有了着落。

  “他终于肯让我抱了”

  走廊另一间紧闭的教室里,透过玻璃窗,有三个小男孩静静地、全神贯注看电视。这是三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和人交流,更不喜欢别人来打搅。

  惊奇的一幕发生在我们记者带着笑容向三位男孩叫了几十次“让我抱抱”后,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男孩智智,终于张开笑脸,飞快地投入我们记者的怀抱。

  智智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妈妈因为无法接受孩子的症状,离开了他,爸爸一直在福建经营着并不起色的工厂。年老的爷爷不愿意放弃可怜的孙子,去年11月,爷爷将智智送进了康复中心,当时智智每日每夜地背着公交车上的广告词,从不让人靠近。

  经过治疗,如今的智智也能和人简单地交流,看到带自己秋游过的义工联盟的叔叔阿姨,已经不再排斥,甚至开始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与智智一样,患自闭症的小泽同样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小泽的父母在康复中心附近的菜场里给别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承担小泽康复的费用,使这个家庭步履维艰。

  “但是小泽的康复前景很让人乐观,小孩子进步很快,可不能让他就因为经济问题就这么断了成长道路呀!”康复中心的张莉莉主任对此非常担心。她委婉地希望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能呼吁一下,帮帮小泽。

  张主任同时告诉我们,由于大多数的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给康复带来不少难度,因条件所限,孩子们外出活动的机会很少,去年在义工联盟的帮助下,组织了一次去杭州野生动物园的大规模外出活动,孩子们至今念念不忘。如果有热心的读者能经常带他们出去看看蓝天白云,那将使他们非常感激。

  看到了本报报道后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金蓉,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她说这次活动让她非常难忘,“以后我要带着学校同学一块来,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

  本报记者 苗丽娜 王丽 李冠男 叶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