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天下·面孔
3  4  
PDF 版
光荣的孤独
东史郎:谢罪人生落幕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发去唁电
东史郎7赴南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史郎:谢罪人生落幕
侵华老兵东史郎病逝
  1998年12月22日,东京高等法院门前。

  时年86岁日本老兵东史郎虽败诉而无悔:“我活不了几年了,不想把南京大屠杀事件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2006年1月3日,东史郎病逝。

  60多年前,他与其他侵华日军一样,烧杀抢掠。60多年后,他以真实身份忏悔战争罪行。勇气和良知,界定了东史郎与那场战争的分野。

  加害者·忏悔者·“卖国奴”

  “我的人生前半部分是南京战,后半部分是这场审判。”从历史角度看,东史郎之于中国人民,首先是一名加害者。

  1937年9月,25岁的东史郎应征入伍,编入原日本侵华陆军京都第16师团福知山步兵20团。同年12月,他参加进攻南京以及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东史郎还曾经在天津、上海、徐州、武汉、襄东等地作战。

  1939年11月,他因病遣回日本。1944年3月,他重返侵华战场。日本战败后,他于1946年1月回国。

  在华期间,东史郎本人枪杀俘虏、侮辱妇女、抢夺粮食,同时也亲眼目睹他所在部队集体屠杀中国百姓、轮奸中国妇女等暴行。

  1940年至1944年3月,他把在华期间的日记、见闻以及收集到的军中报纸、传单等整理成日记。1987年,东史郎公开战时日记,忏悔战争罪行。

  “杀人这件事不道德,那恐怕是一种感情动荡的结果吧,日本军国主义那个时候彻底支配了我们。”1999年,东史郎来华参加中央电视台访谈节目《实话实说》,详细描述了自己连杀3名中国人以及参与屠杀500名南京“安全区”内中国百姓的行径。

  1987年至2004年,东史郎7次到中国取证、忏悔。在中国人心目中,东史郎的形象,定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灰色巨型石碑前、“遇难者300000”黑色大字下,一名黑衣老人双手合十,长跪不起,白发随风舞动。

  据陪同者回忆,东史郎初次访华时,见到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鞠躬,一天鞠躬累计三个多小时。

  1993年,东史郎日记中提及的“战友”桥本光治以“记述不实、损害名誉”为由状告作者。东史郎由此惹上官司,并在日本法庭以失败告终。

  日本一些媒体1月4日以讣告形式发布东史郎去世消息。大多只有寥寥几句,篇幅最长的是《朝日新闻》,介绍东史郎身份时用“作证南京大屠杀的原日军士兵”。

  《每日新闻》发布的讣告不足100字,称东史郎为“告发原日军野蛮行径的作者”。

  右翼报纸《产经新闻》用“出版南京事件著书的原日本兵”称呼东史郎,继而回顾他因写书成为被告的经过,没有提及到中国谢罪一事。

  与此同时,一家访问量颇高的日本个人网站把东史郎列为“卖国奴”。

  中国知名 国内孤独

  东史郎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在日本。

  几份日本报纸当时报道了东史郎案败诉结果,再无后续。直到东史郎1999年参加《实话实说》节目,日本《产经新闻》驻京记者才以一版篇幅报道了访谈内容,但对东史郎持批判态度。作为观众参加《实话实说》的日本在华留学生水谷尚子在日文杂志《世界》上撰文质疑东史郎。同一杂志后来又发表批驳水谷尚子的文章。东史郎就此同步进入中日大众视野,但日本民众总体而言对他仍旧陌生。

  日本右翼势力对东史郎却不陌生。1987年7月7日,东史郎与其他两名侵华老兵在京都首次披露南京大屠杀战争体验。随后,东史郎接到100多个抗议电话,还收到夹带子弹头的恐吓信件。第一个电话来自一名女性,大骂东史郎“亵渎英灵”。对另一些电话,东史郎耗费几个小时加以解释。

  东史郎访问南京、向中国人谢罪的消息传回日本,他所在第3中队“战友会”开除了这名老兵。

  右翼分子把宣传车开到东史郎家门口,用大喇叭施放噪音,投掷“发烟筒”,一度弄得他家屋内浓烟滚滚。

  “俯仰天地问心无愧”。1998年东京高等法院驳回东史郎上诉后,东史郎打出这样一条字幅。

  中国媒体对东史郎的态度截然相反。1999年3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全文翻译出版五卷《东史郎日记》,内容为东史郎个人日记的一部分,篇幅超过日文版《我们南京步兵队》。同年6月,日记第三次印刷,加印150030册。东史郎出现在各大报纸、大学讲堂、书店见面会、学术讨论会……所到之处,得到欢迎和声援。南京为他开辟声援网站。

  日本右翼势力打压下的东史郎,需要中国人民的支持。他频频访问南京,在南京庆祝自己的88岁生日。

  1999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分上、下两次播出东史郎及其后援会参加的讨论节目,题为“战争的记忆”。

  东史郎去年一度病危,病榻上还惦记着要到中国作“最后一次谢罪”。

  接待过东史郎的中方人士说,右翼势力打压下的东史郎,“真的非常需要中国人民给他支持。”

  平凡生活 不屈精神

  从日本首都东京乘坐新干线和急行电车,6个多小时后可抵京都府蜂山;再行车半个小时,可达晚年东史郎居住地,一个只有4000居民的小镇间人。60多年前,那里有600多人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炮灰。

  东史郎家是一座沿街建起的典型日式两层住宅,屋后不远处是日本海。

  东史郎出身富裕的造酒世家。他中学毕业后就读于福知山市立命大学,一年后因父亲过世辍学返乡。

  东史郎酷爱写作。侵华战争结束时,他积累了一本本从军日记,记载了他身为士兵的所见所闻。他回忆说,打仗时无暇他顾,从军日记是在两场战役之间大约两、三个月休整期内写下。

  “东史郎日记案”一审法庭上,原告方有30多人,被告方只是东史郎孤身一人。原告方支持者有东史郎昔日“战友”。那些人成立了“抨击东史郎之会”。原告在一审胜诉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此时的心情如同当年占领了南京”,并山呼万岁。二审胜诉后,他们又挂起“南京大屠杀捏造诉讼胜利”的横幅。

  倔强的东史郎说:“如果我退却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就会被人抹煞。”三审皆败诉,东史郎声言要上诉国际法庭,并且到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揭露侵华日军暴行。

  东史郎晚年是当地一名小企业主,拥有一家40余人的机床厂。5个孩子已成家,分别居住在京都、大阪、东京等地。身居东京的儿子支持父亲,帮助他整理资料,把日记输入电脑保存。女儿1999年陪伴东史郎到中国谢罪。

  东史郎和老伴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但那场官司牵扯了他大部分精力,生活不断遭到骚扰。

  官司还耗费了东史郎大量钱财。他每天自己开车,为推销他的机床奔波。

  东史郎1998年向中国遭受洪灾地区捐款1万元人民币。他说,洪水使他回忆起1938年因战争造成的黄河堤坝决口事件,当时惨景令他难忘。

  周轶君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