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空中大讲堂
3  4  
PDF 版
· “中国风”背后的 文化体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吴建民
“中国风”背后的 文化体验
  

  文化的力量

  不得了

  1989年1月,我到比利时担任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和中国驻欧共体使团的二把手。1月份刚上任的时候,我想见什么人,对方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之后我回国休假,正好碰上国内的政治风波,因为没有车子到机场,我耽误了十来天才回到比利时。回去之后我打算请欧共体委员会中国处的处长吃饭。过去我们常有来往,我亲自打电话给他:“我从国内回来了,咱们一起吃顿饭怎么样?”他说行。可那天我在饭馆等了很久,他打来一个电话说,奉上级指令这顿饭不能吃。他明知道这违反了外交礼节,也知道这对中国人是一种羞辱,但是他就要这样羞辱我们。我当时心里很不好受。

  可就是在当时什么“门”都进不去的时候,快过春节了,我所在的比利时的一个区的区政府,要举办一场中国文化晚会,请我去演讲。我直接用法语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场下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力量。可见,中国的文化魅力非常强。

  后来,我到荷兰去当大使,情况开始有了变化。1995年初,湖南省马王堆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到阿姆斯特丹展览。我邀请了荷兰王国的一些大臣观展,效果非常好。甚至有人拿了他们的衬衫对我说:“吴大使你看,你们两千年前织出的东西比我们现在的还好,中国人真了不起。”还有些人对我说:“看完展览后我明白了,你们中国现在改革开放发展得那么好不是偶然的,两千年前中国就非常杰出。”看来,文化的力量不得了。

  中华文化

  让希拉克痴迷

  我在1998年11月到法国。记得11月6日那天我刚到,当时的驻法代办,也就是现在的外交部新闻司新闻发言人孔泉对我说,希拉克总统刚刚参观了在巴黎展出的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他在那里看了两个小时。我心想,这位总统是懂中国文化的。

  后来我听到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以及我直接和他接触后,我得知总统先生和我一样,每天晚上要看几页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特别是关于青铜器的书,他对青铜器最新的研究情况特别了解。你看,他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已经到了这样痴迷的程度。

  很多在巴黎举办的重要演出,希拉克一般不参加,他似乎并不热衷西方的歌剧。但是中国的出土文物展、编钟展,他是有请必到。中法双方在中国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发现的文物在巴黎展出,他一看就是两个小时。有一次,巴黎举办中国书法展。我心想,书法展大概法国人看不懂,平时能邀请到总统也不容易。我试着向希拉克递交邀请书,并当面邀请他:“总统先生,我们有个书法展,您去不去?”“我去。”他很干脆。

  和平是

  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上海博物馆的前任馆长马承源到巴黎能见到希拉克,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去却未必能见到他。希拉克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曾到过上海,听过马承源先生的讲课,对他非常尊重。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巴黎一所军校请我去访问,演讲之后提问,一位法国军人站起来说:“中国现在正在崛起,经济增长很快,你们强大起来会不会扩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我想,对法国人仅仅讲我们的政策是不够的,我就举了郑和下西洋的例子。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他所率领的舰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其中最大的旗舰可以装载一千多人。当时的中国掌握经济优势、军事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拥有最强大的舰队,可中国没有侵略他国。和平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此一讲,法国人就懂了。

  前一段时间,我接受CNN采访,美国人也问我关于中国威胁论的问题。我同样举了郑和的例子。美国人和法国人的反应却不一样,美国人说这是六百多年前的事情了。我想,一个有历史的国家和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认识的差距是很大的。(全场大笑)

  为看中国文物展,

  法国人雨中排队45分钟

  在我的外交生涯当中,文化发挥很大作用的例子非常多,这其中也包括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之间的交往。1999年8月2日希拉克总统请我去总统府吃饭,这是中法建交以来第一次。那年10月,江泽民主席要访问法国,为了做好这次准备,总统及夫人、女儿出面专门邀请我去吃饭。在交谈的过程中他说:“我和江泽民主席关系很好,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我们都喜欢李白(场下一片惊讶)。吴大使你知道吗?我正在写一个关于李白的电影脚本。”“总统您还有时间写脚本?”我问。“忙里偷闲吧。中国有很多有才华的演员,我正在安排这个角色。”他说。

  我在法国做外交工作往往不需要讲很多的大道理。到博物馆去看,中国的文物在那里展览的时候,法国人的表情就让你感动,那是一种钦佩,甚至是有一点崇拜的眼光。他们觉得,几千年前的东西做成这样,多好啊。不像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参观博物馆却是走马观花,大步流星。法国人为了看中国的文物,他们可以在雨里排队等候45分钟,进去再排个把小时。这是因为中华文化了不起的力量。

  公司给每位高层

  发《三国演义》

  还有一个比较近的例子。2005年4月23日,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公司把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都请到北京,在中国大饭店办了个盛大的晚宴,请我做主旨发言。我讲了中国崛起的特点。

  一位听众举起了手:“大使先生,您觉得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我回答了一句说:“中国人喜欢和,以和为贵。你们看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有一个‘和’字。”于是我又讲了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外国人都听迷了。

  当年欧洲人移民到了美洲,对印第安人不都是赶尽杀绝吗?可我们中国人却有这样七擒七纵的传统。讲完之后,回到主桌,公司总裁和几位高级副总裁纷纷向我打听:“这个故事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三国演义》。“翻译成英文了吗?”我说有。前几天他们给我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德勤公司给每位公司领导都发了一套英文版的《三国演义》。(全场鼓掌)

  忘记自己的“根”

  最可悲

  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价值。

  对于这一点,有些人还在走入误区。2005年8月,我到山东演讲,一位听众问了我一个问题:“吴先生,小孩出国什么时候比较好,是小学、中学、大学还是研究生?”我反问他一句:“中国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中华文化。如果小孩对中国文化没有什么了解,那就等于培养了“香蕉”,皮肤是黄的,心是白的,和外国人一样,能讲流利外文,但他的最大优势没有了。

  2003年1月,我去法国的一个海外省留尼汪,那是马达加斯加边上的一个岛。发现当地有两万多华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了主流社会。那里出了惟一的一名华裔法国国民议会议员,他的名字叫曾宪建,是曾子的后代。当时正好李岚清副总理去南非访问,在那里歇脚。他把李岚清请到他所在的城市,举办了一个大宴会。他对李岚清说,能不能派一些老师到我们这里教中文,我们的孩子在这里,法国人看到我们长了中国面孔却讲着英文。回到中国,别人对我们讲中文又听不懂。“没有任何事情比忘记自己的根更可悲了。”讲到这里,一个从政多年的人掉了眼泪。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没有了,中华文化之本也就没有了,中国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没有了。

  21世纪

  世界需要中国的“化”

  五四运动时期,我们对旧的东西要冲击,不冲击不行。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无法革命。但革命总是矫枉过正,革命成功之后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毛主席曾经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要弘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但讲了之后却没有人去做。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把否定过去推向了高峰,什么都成错的了。正是这样的历史原因,使得今天的不少中国人对自身的文化价值理解不够。所以我觉得应该推动中国人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

  第二个原因是世界需要和谐。前一段时间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到我们外交学院发表讲话。他说现在法国知识界有一个看法,而且这种看法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支持。20世纪是对抗的世纪、战争的世纪。21世纪应当是合作的世纪、和谐的世纪。中华文化能够在21世纪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前两天我到巴黎去参加国际展览局大会,又见到了拉法兰。他说了一句中文,他说:“21世纪世界需要中国的‘化’。”中华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化解很多的矛盾。仔细算来,全世界那么多古老的文明都中断了,中华文化没有中断,它有其内在的生命力,它有它的包容性,它总是善于吸收外部好的东西,而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

  中华文化很了不起,21世纪世界需要中国的“化”。中国人需要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就像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为和谐的世界而努力,我认为中国人要为此作出更大的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