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1版:版面
4  
PDF 版
新知,触动你内心的柔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知,触动你内心的柔软
  本报人文中心昨天举行大型新闻诗会《他人在我心中的力量》,闪回2005精彩瞬间,征询2006人文期待

  学生追思“何勇之死”

  “何勇走了……”当唐春梅哽咽着开口默诵第一句诗时,全场突然一片静寂。

  她并非演员,长相也不出众,但是她的真情打动了所有观众,不少人红了眼圈,为她所追思的年轻博导何勇之死。她是一名浙大数学系的硕士生,何勇的学生。从2003年9月开始,至何勇去世之时,已跟随他整整一年。这是她在考研之前就慕名而来,早已选定的导师,却不料只续了一年的师生缘。

  她的声音,震撼了每个人的心。那是积淀了300多个日日夜夜的情感爆发。台下一位读者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自言自语地说:“这种声音,没有哪个演员可以演绎出来。”

  “别哭出来,别哭出来!”此时台上的唐春梅,在对自己不断地说着这句话,拼命压抑自己的情感。从早上10点到剧场后,她一直默默坐在台下。没有看诗,不想准备,也不敢准备。“我不能深思,不能去想和导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否则没上场我就会哭。”

  终于,掌声在泪光中响起:愿好人一路平安,愿诗歌献给天国里的老师。在后台,她对记者说:“对我来说,是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追忆我的导师;对大家来说,是以这样的方式,提醒自己:珍惜生命,珍重每一天,每一个人。”

  为什么他的眼里满含泪水

  当《何勇之死》朗诵时,记者注意到,台下浙江大学生命学院年轻教授、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卫军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他对记者说,同是搞科学研究的,同行那样的命运让人痛心。他和何勇并不熟悉,但青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惨痛事件,他并不陌生。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喻景权也说,看了这个节目非常有感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保重身体,劳逸结合,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甚至更长。

  浙大杰青郑强客串美声

  “呵!专业水准嘛!”虽然主持人强调了郑强,这位浙大教授兼杰青的多才多艺,但他与专业水准不相上下的美声唱法,还是让观众吃惊,也让记者意外:从来只了解他学问好、口才好,没想到生活中他还有多姿多彩的这一面!郑强“逼迫”人们把两个似乎不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台上这个西装革履、中气十足、风度翩翩的歌唱家;和印象中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架着“厚瓶底”、晃着实验瓶的科学家。

  对人文怀有深刻理解和强烈期望的郑强,觉得这种新闻诗会的形式非常好,应该多一点。一下舞台郑强就回实验室去指导学生了,他用这种工作状态向钱江晚报说出期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中学生的触动

  长河高级中学35名宏志生,由高一(2)班班主任蔡叶桢带队来到新闻诗会现场。黄露露是临安的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我以为是听关于学习的报告,结果是一场这样精彩的表演。”这场表演带给黄露露不小的震撼,她一直不太注意生活上的艰苦,特别是营养,但现场表演中年轻博导的英年早逝让她感悟:“我们总是觉得苦点累点没什么,毕竟我们还年轻,能承受。那位浙大博导的早逝提醒我们,应该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

  青春中学来的是20名文学社的学生,他们念初二。一位叫温馨的女孩对“外乡人跳舞”这个节目非常感兴趣,带队老师康术彩又给他们讲了一些民工进城的背景,这让温馨更加关注民工生活:“每到过年,我家附近饭店里的服务员都回老家了,饭店人手就不够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

  老医生忠告养生处方

  浙医二院内分泌科专家宋作■听完《何勇之死》的诗朗诵后很有冲动,马上站起来向观众介绍养生处方:我是一个从医多年的医生,可以告诉大家一个长寿的最简单处方,这就是尽量不要肥胖,大家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少喝碳酸饮料。尤其是那些油炸的鸡腿,脂肪含量相当高,加上现代人运动少,摄入过多无法消化的脂肪会破坏体内的能量平衡,很容易发胖;而包括可口可乐和雪碧在内的碳酸饮料含糖很多,我们很多小孩子甚至拿这些饮料当水喝,造成胖小孩很多,对他今后的健康有很坏影响。

  汪霖突然变得很害羞

  富阳医生汪霖跨国捐髓挽救小凯丽的故事,昨天,以诗歌的方式被搬上舞台,让现场的观众感动,但让汪霖很害羞:“我是一个普通人,捐献骨髓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2006年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天下得白血病的‘小凯丽’们早日找到生命的希望,祝愿全天下的人健康平安!”

  对2006年的新闻报道,汪霖表示,爱需要不断传递,人文关怀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医生,不仅仅局限于捐献,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希望在2006年的钱报上有更多关怀、更多善良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热心读者徐柏林

  70岁的徐柏林老先生是钱江晚报热心读者,元旦“漂流书”活动,他是年纪最大的“漂”一族。

  昨天,徐大伯很早就来了,拿着摄像机忙着录节目。一见记者,就拉着记者的手说:“这样的公益演出好啊,可以把社会的人文气息带动起来,特别是民工兄弟们,他们舍不得花钱去看演出看电影,但这样的公益演出能和谐他们的打工生活。”

  在提到对本报新年报道中有什么建议时,徐大伯第一个想到了人文大讲堂,他希望钱江晚报的人文大讲堂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就像漂流书一样,人文大讲堂也可以漂出去,走进各个高校走进外地。”

  健康使者演示大步走

  2005年5月本报组织过有氧健康大步走活动,专门从北京请来健身教练来示范,还评出10位健康使者。自从参加这次活动,何建民和四五十位同样喜欢快步走的朋友每天在西湖边、吴山广场不间断地进行有氧健康大步走。“半年来,让曾经常常腰酸背痛的我,精神气爽。借今天的诗会,我要好好来宣传宣传。”

  说起新年期待,何建民说,希望钱江晚报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多举办一些互动性很强的活动,和老百姓走在一起。

  本报健康使者陈福兴,昨天作为嘉宾被邀请到新闻诗会为现场观众进行演示。他说,自从学会“大步走”后,他就在萧山党山镇发起了“民间集训”——自费印了“走出健康来”的红衫发给一起大步走的市民;他还发动社区居民,每天清晨,在党山镇的商贸大道上,组成方队一起走。

  本报记者 朱杨健 俞熙娜 梁建伟 兰杨萍

  本报通讯员 王 蕊 曹 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