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6版:榜样·创业
3  4  
PDF 版
网上卖卖韩服,日子过得不错
做生意讲诚信,老实人不吃亏
故事梦想
以为是笔生意,其实是个骗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为是笔生意,其实是个骗局
  2003年8月26日,这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在宁波灵桥广场7楼,我和创业伙伴小马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及一堆五颜六色的化纤面料搬到自己租住的宿舍,离开了这个撒下自己第一颗创业种子的地方。

  我毕业于宁波大学企业管理系。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同学小马聊天时,得知他家在江苏吴江,父母都做化纤面料生意。小马还说,吴江是中国化纤面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许多宁波客户都是去那边进货的。我心里一动:如果在宁波做化纤面料的中介生意,一定能赚钱。我俩谈得很投机,便开始规划起创业的具体细节:我扎根宁波,寻找客户、承接订单;小马长驻吴江,负责解决供货渠道。小马还说,创业前期所需的资金可以请他父母帮助解决。

  2003年春节前,我们在宁波灵桥广场找到一个30平方米的展厅,房租每月3600多元,加上电费、电话费和日常开支,月支出在六七千元;前期进货和小装修花了1万多元。我把自己仅有的5000元都拿了出来,其余大部分靠小马家里支援。我们约定,如果业务发展顺利,年底两个人的股权按3∶7分配。

  适逢市场一年一度的面料展示会,机不可失,我们租了块展区自己动手搭建展台。三天展览会,每天都有许多客商来台前咨询,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名片发了几百张,也收到了几百张客户名片。我们很兴奋,仿佛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展览会一结束,我就开始忙碌,把展览会上收集到的名片输入电脑,做成数据库。借着展会的后续效应,每天都有十几个客户打电话或上门找我谈业务。我自认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应该具有竞争力。但是连续一个多月,客户拿了我们的资料和报价后就不再有回音了。小马的父母帮我们分析原因:化纤面料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国内厂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我们是小公司,没有任何市场基础,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抱有怀疑。

  我仔细观察也看出了些门道。许多客户来咨询,并非真有订货意向:拿到我们的报价资料,如果比原来的供货商价格低,他就去要求自己的固定供货商降价;如果价格差不多,就更不会轻易抛弃原来的供货商来找我们了。

  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公司粒“米”未进,我心急如焚。第二年五一节前,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我接到湖州一家外贸公司的传真,说需要一种布料,如符合要求,可以签下150多万元的合同。几次传真和电话联系后,对方约我节前去趟湖州。我欣喜若狂——如果能做成这笔生意,起码能挣30多万元。

  一路颠簸到了湖州,那家公司的副总到车站接我,他五十岁上下,看上去态度温和。他是坐出租车来接我的,我有点奇怪。

  根据“行规”,签合同前要有所表示,我晚上请客花掉了2000元。吃饭间隙,那个副总希望我再意思意思,我爽快地买了800元左右的香烟送给他们。第二天,我们就签好合同,约好五一过后便付30%订金。

  5月8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给那家公司打电话,那边说订金当天就打过来。可我一直等到银行下班,还是没见钱进来。我再打电话,公司没人接,那位副总的手机索性停机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第二天接着打电话,依然没人接,我不死心,连续三天都这样,我才不得不接受现实——我们遇到骗子了。

  出发前,小马的父母曾经告诫我,这可能是个骗局。但我们当时都没在意:花那么多精力把我骗去,就为了吃顿饭拿点好处?事后好几天,我都没缓过神来。

  湖州受骗后,小马家人对我们的支持热情越来越低。8月中旬,小马从吴江打来电话,说家里不再支持我们。我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结束了。

  现在,我在一家外贸公司打工,我想给自己5年左右时间,找一个规范的公司踏实工作,积累经验和客户资源,然后找机会东山再起。

  周文华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