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白鹤村:一方水土藏金砖
西湖小天鹅 在“老家”过得蛮悠闲
汽车票轻松买到
长途汽车票这两天真抢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白鹤村:一方水土藏金砖
在这个村里,村民都叫自己“俱乐部成员”
  ■                                 ·迈向新农村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农村:

  千种文章耐咀嚼

  一桌菜包含酸甜苦辣,才能达到致高的美食境界。

  如果把大杭州比做一桌菜,那些特色鲜明的村镇,就仿若餐桌上的各种滋味一般,丰富多彩。

  为集中展示大杭州农村新面貌,本报记者跟随杭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走进新农村”报道组走进村镇。

  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在这些年来的重大变革,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宝贵经验与教训,记者将用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和一个个朴实的事例来告诉你。

  走出去、走下去,我们才发现,如今的农村早已走过“千村一面”的时代。那里的风景,也许并不尽完美,却有百种风味,千样文章,颇耐咀嚼。

  今天,本报推出第一站报道:富阳白鹤村。

  ■本报记者 胡大可

  

  没有想象中的大片农田,没有想象中的大群鸡鸭,一走进富阳市东洲街道白鹤村,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透着年关喜气的“农家乐”。“我们的目标是以后村里每一户都成为‘乡村俱乐部’的会员单位。”村委会主任卢立春的话需要“翻译”。

  搞茶叶是辛苦钱

  搞农家乐是活络钱

  村民冯汉龙是个高大的汉子,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呵呵,白鹤是我家,发展旅游靠大家。”冯汉龙听说记者要采访,借用了村道口条幅上的话。冯家世代都是茶农,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活。“搞茶叶都是辛苦钱,一年下来收入就那么几个。”

  现在,冯汉龙做起了饭店生意。“有旅游的,就一定有吃饭的,欢迎到我的庙山坞饭店来看看。”冯汉龙说自己就是借了村里大举搞旅游建设的东风。

  同样借上东风的还有村民李焕荣。他家的饭店叫“土乡园”,投资40多万,过完年就开业了。“原来是做建材生意的。”李焕荣说村里很多居民都放弃了以前的工作或产业,都想转行做旅游的相关产业。

  东风在哪里?以前的土路都成了柏油路,这是硬件;而村里相关单位为每户“农家乐” 上门进行卫生指导,就是软件。

  别叫村民

  叫俱乐部成员

  “我们设想,每户农家都成为俱乐部的一员。”村委会主任卢立春又提到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俱乐部?白鹤乡村俱乐部。卢主任表示,村里已有10户授了俱乐部的牌,还有40余户报名申请。一旦成为俱乐部成员,游客就可在这一户享受游玩餐饮一条龙服务。

  “我们这里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故居,山水环境非常好,就要搞旅游,就要搞旅游相关产业。”村民的自觉行为已经证实了卢主任的话。

  “搞旅游不会把环境破坏了吧?”记者问。卢主任笑而不答,只是带着记者走进了“三味农庄”。农庄里有一棵参天的柿子树。“120年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卢主任说原来建农庄是要砍树的。“现在它每年还结许多甜柿子。”

  不光要吃好

  还要考虑住好

  如“三味农庄”一般的“农家乐”,在村里主干道“黄公望路”上有十几家。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村民盛建根,他是残疾人,右臂好几年前因工伤断了。

  “人不能消沉下去啊,所以我就开了这个饭店,当时我是第一家。”现在来他这里的都是老客人,生意好时一天能卖出40多只本鸡。

  “吃得开心我已经做到了。现在我想的怎么能把游客留下来。”盛建根指了指旁边刚建好的房子,这些都是“丛林旅馆”。看来,白鹤村的村民还都有“与时俱进”的头脑。

  据悉,白鹤村乡村俱乐部的牌子是由杭州市旅游协会授予。2005年,10家已经授牌的俱乐部成员接待各地游客2万多人次,增加村民收入800多万元。2006年,村里打算创办“柿子节”和“樱桃节”,继续打旅游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