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新一期学术杂志《科学》封面文章刊登了以南京大学为第一单位、徐烨博士为第一作者的4位中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人类将因此能够直接测定银河系的大小。这是以中国天文学家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出现在《科学》上。
“银河系是人类居住的星系,但由于人类居住的太阳系在银河系里面,很难‘识得庐山真面目’”。论文合作者之一南大郑兴武教授说。“加之银河平面面上有大量尘埃的遮挡,即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也不可能测量出银道面上几千光年以外天体的距离。过去科学家们往往通过建立某种模型来构架银河系的漩涡结构,但随着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这种模型的局限性日显突出。”
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间,徐烨等四位中外科学家在合作研究中完全摒弃了模型假设,利用其等效口径约为8千多公里即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能接收无线电波的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解决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观测技术难题后,终于精确测量出英仙臂距离地球约为6370光年,测量精度达到2%,这也是有史以来精度最高的对英仙臂距离的测量。
这不仅证明了银河系密度波理论,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天文学领域关于“英仙臂距离”的争论,意味着人类能够直接测量银河系的大小和它的运动学。 本报通讯员 罗静
本报记者 俞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