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5版:新知·互联新闻
3  4  
PDF 版
新年,大腕上演“整形秀”
新年,大腕上演“整形秀”
漂书网,情动瑞士
柯达:数码冲印,没有盒子
漂书网,情动瑞士
英特尔:超越未来,超越芯片
可口可乐 扩军网游营销
聋哑人 可以短信报警了
腾讯:腾讯≠QQ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漂书网,情动瑞士
一个计算机系毕业生,一次偶然瑞士之行,悄然成就了国内第一家专业图书漂流网站


  www.tspl.cn(中文“图书漂流”的第一个字母),在Google上居然能搜索到国内的图书漂流网,我很惊讶。找到创办者laow时,他还在上班,漂流网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据他所说,这应该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图书漂流网站了。

  “laow”这名字是他在大学里的绰号“老五”。那会儿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的是计算机。

  猜想生活中的laow应该是个敏感而浪漫的人,因为他与漂流书就结识在异国的秋天,一个童话般的故事。

  去年秋天,laow和老婆一起去瑞士旅行,最后一站到了一个叫卢塞恩的城市,那里有个当地著名的狮子纪念碑,纪念历史上某场战争。laow正举着摄像机帮老婆拍,突然镜头里就出现了一本书,静静地躺在纪念碑一侧的椅子上。老婆走过去,读着书上的书签,发现这并不是遗失的书,而是一本来自于国外著名的漂流书网站的漂流书,书名叫《Emma》。

  那一刻laow突然情动,想起了在大学空闲时,也杂七杂八地看了不少书;想起毕业这几年总是忙忙碌碌,几乎再没有回归读书时的那种宁静和享受。Laow觉得这种“看书”的方式很有意思,不多,只有一本,那么随意,让人在刹那间有所心动。

  laow和老婆毫不犹豫地漂回了这本书,带回了国内。一回来,老婆就急急地上网,按照漂书的规则,写下日记,告诉不知远在何方的朋友,书在中国。看完后,老婆还把书漂给了北京的朋友。惟一遗憾的是,laow 发现那家著名的漂书网站是英文网站,限制了很多中文用户的参与。而且他还从网上发布的信息得知,已经有一些国外朋友在北京投漂,可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加上对漂书所知甚少,这些书往往从此杳无音信。

  于是很多年没有编程的laow花了3个月的空闲时间,设计了中文平台的图书漂流网。这对laow来说并不是太费钱费力的事。慢慢的,一些朋友知道了,有兴趣的,也过来帮忙。漂书网就这样“漂”起来了,他自己也时常会上去找些书来看。

  现在他的网站上漂友自发投漂的在漂图书已有近千册,一些经典图书如《中国人史纲》、《哈里波特与凤凰社》、《致加西亚的信》已漂转过多个省市。laow觉得蛮感动,其实网站建立以后,很多网友都曾对他的举动质疑,认为事情有意义,但在国内是否可行?面对图书漂流,我们的国民素质行吗?laow觉得这个问题不至于上升到这个高度,图书漂流的本质就是图书传阅,室外放漂不行,手工传漂总可以,只要有三个人愿意,一本书就可以完成一个最小的漂流环节,只要有三个人参与,国内就有图书漂流存在的土壤。

  身在北京,laow最能感受到,现在国内的竞争环境和工作上的竞争压力使人变得功利化,惜时如金,时间仅肯用在专业上,“没时间看书”,“更没时间看闲书”是让很多人放弃阅读的理由。以前laow也这样。可现在他总在问,这真是个确实成立的理由吗?出租车上的10分钟,地铁里的10分钟,银行里的10分钟,不可以看点书吗?

  laow没想过一定要把这网站办成啥样,他觉得只要有人喜欢,他就会一直办下去。最简单的想法,他只想能让与他有同样体会的人,找回曾经的阅读习惯,找回错失的读书生活。

  本报记者 俞熙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