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亚飞 文/摄
本报讯 入冬后,随着火锅等风味食品大卖,原先已从城市里淡出的木炭也作为一种燃料进城。“价格是一天一个样。”从2005年12月初,木炭价格从原先的120元/担飙升到现在的180元/担。临安、建德、淳安等地来杭州打工的年轻人也早早回老家,做起了新一代的“卖炭翁”。
木炭走俏杭城
去年11月,杭州的天气甚至还有点像秋季,一件衬衫一件外套就能对付。一入12月,气温骤降,零下三四度的寒冷,让本来就在杭城消失了的木炭快速进城。
位于杭州市上塘路、香积寺路交界处的钱江小商品市场现在比平时热闹了很多。临近年关,买衣服鞋子和采办年货的人陆续多了起来。和往年不同,这些采购人当中多了一种人,这些人是专门为木炭而来的。
“每天都这样,来了还要排队才能买到。”前一天拿到号子,次日再来领炭,供不应求的局面使木炭成了宝。和钱江小商品市场一样,石祥路瓜山村、皋亭村以及向北延伸到半山,好多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木炭买卖点,从大山里出来的木炭还是抢手货,其价格也从原先的120元/担迅速提高到了现在180元/担。“要买多一点还不行,说要限量,还要提前几天打好招呼。”做金华烤饼生意的王先生说,价格一天天往上蹿不说,还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买不到木炭。“没有了木炭,我拿什么做烤饼?”
哪些人在求炭
胡小宾是安徽安庆人,今年29岁,在杭州已经烤了近4年的红薯。“就只能用木炭啊,烤红薯的‘烤箱’就是这样设计的。”据他介绍,每天他大概可以卖出红薯150个(约20公斤),如果不算木炭钱大概能赚上130元。“一天烧下来需要十多斤炭吧,一个星期就烧一担。”
金华烤饼的名气可大了去了,王先生也算做得比较好的,一天三个炉子,几乎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说,大大小小的烤饼算在一起,一天能卖500个左右。“那木炭半袋半袋地往里倒,少说一天也要个50来斤。”
不仅这些做生意的人需要木炭,部分规模不大的饭店炖菜、外来务工人员临时取暖也需要大量的木炭。临安来杭的务工人员蔡晓霞说,从小到大一到冬天,家里就添火盆,用的就全是木炭,成习惯了。“开空调、开取暖器还觉得不舒服,不如木炭来得实在。”她说,下班回家用几块木炭就能让整个屋子暖几小时,还没有像烧煤饼的气味。
现在正值寒冬,杭城街巷的火锅店、烤饼店生意红火,加上小饭店以及个人取暖,每天所需的木炭量惊人,尽管无法有准确的数字,但从木炭价格一路上涨的势头也可见一斑。
打工者回家烧炭
木炭价格的高涨,吸引了一部分在杭的打工人员,一些老家在山区的年轻人趁着这好时机,干脆中途和用工单位结账回家烧炭去了。
1月6日记者在淳安一座山上找到了正在扒炭的洪团结。“11月中旬我还在杭州做装修,11月17日回的家。”洪团结说,在杭州的时候他就特别注意今年相对比较异常的天气,感觉上夏天比往年热了不少,就想冬天是不是也会冷很多。“到了11月我一看天气预报,果真这样。”打听到木炭的行情后,次日他就向包工头提出结账回家。
洪团结烧出的木炭在杭州销路很好,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一些老乡也开始学起了洪团结——回家烧炭了。“光我知道的,先前在杭州打工又于近几天回家烧炭的大概有30多个人。”他说。
记者在木炭摊点了解到的信息,杭州的木炭主要来自本地区临安、建德和淳安,闷烧木炭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放弃城市务工回家的。不过,有关人士提醒大众,在享受美食和温暖的同时,各方也应注意山林保护,合理地使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