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和候鸟一起飞
高手一个个冒出来了
再苦两年 修好房子还清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湖北民工李文发到家说心事:
再苦两年 修好房子还清债
  坐了19个小时的火车,再坐3个小时的汽车和三轮摩托车,12日下午2点15分,我们终于来到了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岗乡豹子山村的李文发家里。

  在一个堆满草垛的山岗上,李文发家三间新造的红砖房,在大多是低矮破旧平房的小山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是村里男人的榜样

  乡亲纷纷前来取“经”

  “啊!来了,来了!”李文发家门口已围满了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乡亲,李文发像个“大明星”一样被大家包围着。

  “来,大妈,吃块糖。”

  “坐,阿刚弟,抽根烟。”

  李文发热情地招待着前来看他的乡亲们。他家房子前的空地上,只要有乡亲们路过,都要停下来与他打个招呼。一位叫张树权的村民告诉我,李文发在村里的人缘关系很好。他人聪明,脑子活,靠打工造起了房子,是村里不少男人学习的榜样。村里30多户人家,仅有3家人住进了新房,都是靠男人出门打工挣来的钱造起来,李文发是其中之一。

  “文发哥,杭州是个好地方,过完春节去打工时,能不能带我一起去。我早就过了结婚年龄,就是没钱娶老婆。”被李文发称为“阿刚弟”的,嗓门不高,但语调很诚恳。

  “行!那我跟老板打个电话说说看,如果工地需要人,那我们就一起去吧。不过,那边做事情可不是玩的,要白天晚上加班干的啊!”李文发想了想,爽快地答应了。

  “你放心,我一定会像你一样做事……”阿刚高兴得原地蹦了三蹦。一旁的几个小青年都羡慕地看着他。

  李文发说,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靠种田,大部分村民住的都是泥巴砌的土房,有的还住在草房里。不少小伙子连娶老婆买点家具的钱都没有。为此,村里一些养女儿的人家,都千方百计托人想把女儿嫁到外面去。

  看到乡亲们的困境,李文发告诉我,他真想给他们牵牵线,多帮几个在杭州找份工作。

  还清债,装修好房子

  以后的日子想想就很美

  李文发的家,实际上还只是个半成品:尽管一楼的东西两间房子已用石灰进行了简单的粉刷,但墙上不少石灰都脱落了,墙面到处都是小孔。二楼更是没法居住,东墙和西墙是造好了,南墙和北墙有三分之二没造好,窗户也没装。李文发说,当初造房子时缺钱,留下了这个“后遗症”。

  为了还造房子时欠的13000多元债,李文发从去年3月到今年1月的9个月时间,一共做了420天的工作量。去年9月工程忙时,一天时间做三天的工作量是常有的事。有时太困了,就在工地上打个盹。因此年底回家的时候他拿到了15000多元工钱,正好可以把债还清。

  “现在,我就想着今年赚到钱,把房子完工,再装修一下。总之还要苦两三年。”

  看着丈夫打着哈欠一脸疲惫的样子,一旁的妻子刘桂娥脸上都是心痛:“在外面打工是很辛苦的。2002年,我也在广州一家电子厂打过工,不仅干活辛苦,有时还要受老板的气。如果我们家里的房子装修好了,我想叫孩子他爸不要出去打工了,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再苦也安眈。”

  丈夫不在家的日子

  妻子担起所有的农活

  送走村里的乡亲,李文发的妻子刘桂娥烧好了肉糕、鱼面、大蒜炒肉“十碗头”,摆了整整一大桌。一位村民告诉我,在他们那里,“十碗头”只有过年招待客人和结婚办喜事时才有。

  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刘桂娥就挑起粪桶担,到屋后的菜地上浇水去了,李文发赶紧抢上去,刘桂娥没让开:“你刚到家,路上很辛苦,今天还是让我来挑吧。”

  李文发告诉我,他们家有共有6亩2分田,3亩3分地。去年一年,李文发只有在7月份回家帮干了几天,其他的耕地、施肥、打药水等农活,都是妻子一人干的。这一年,家里承包的9.5亩田地里,收了3000多公斤早稻,2000多公斤晚稻,还有1000多公斤棉花。一年的收成,少说也有6000多元。

  “也不太累的。”不善言辞的刘桂娥使着眼色,显然嗔怪丈夫太夸自己了,“农忙时就是挑稻谷有点累。有时实在挑不动,就一天花30元雇个男劳动力。”

  记住,每天早上泡

  一杯奶粉给儿子喝

  6岁的儿子小李威看到分别近半年的爸爸,并不上前,一直躲在妈妈的背后。刘桂娥说,“前天起,儿子就一直在问我,你什么时候到家,可真见到爸爸,还不好意思呢。”

  李文发迫不及待地从包里掏出一个陀螺和二袋奶粉。“儿子,城里孩子天天喝新鲜牛奶,你也做回城里人。”然后回头嘱咐刘桂娥:“记住,每天早上泡一杯给孩子喝。”

  儿子并不理他,眼睛就盯着爸爸手里的地球仪陀螺。李文发笑了:“这个可以开发智力的。很多城里孩子还没玩过,我们儿子先玩起来,将来开发了智力考上大学,就可以做个城里人了。

  刘桂娥笑着小声说:“进城打了几年工,讲的都是城里话了。将来要是儿子考上了大学,我们娘俩进了城,一定要感谢你这个领路人。”

  我把脸悄悄转向一边。这个陀螺,是李文发在1533次列车上买来的,10元钱一个。这是个开发智力的陀螺,形状像地球仪,共有三四种玩法,拆开陀螺的包装后,李文发才知道连自己都不会玩,更不用说教儿子了。但此时,卖陀螺的姑娘已走远,李文发急匆匆地跑了2节车厢,才把卖陀螺的姑娘找了回来。像个孩子一样,边听边学。

  李文发家里,房间与房间之间既没有门,也没有门帘。除李文发夫妻房间有一张床外,就只有11岁的女儿李群兰房间还有一张木板床。如果我们要在他们家里过夜,那么,6个人不知怎么睡啊,我和摄影记者小董十分焦急。

  正在这时,邻居李大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住,李文发却不同意:“远道来的记者,必须要住在我们家,要么,我们女儿和儿子到你们家住。”女儿李群兰很快就答应了,可李威却哭着不肯去。

  刘桂娥说,“儿子很认生,特别是晚上,从小就没有离开过我。每次他爸爸回来,都不让睡到我们床上,直到父子俩混熟了才行。”

  最后,我和小董睡一间,李威就睡在了爸爸和妈妈的中间。

  我和小董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夜深人静,隔壁房间传来了夫妻对话……

  ■返乡民工 李文发    本报随行记者 孙连兴 董旭明    目的地 湖北省麻城市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