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因为发表了“中国20年不会能源紧张,中国应发展重化工业”等言论而在网上招来一阵骂声,他本人也被归类为“芙蓉姐姐”一档而被丑化为“祚庥爷爷”。
其实我觉得“祚庥爷爷”说的大抵没错,只是有时对血淋淋的事实没有采取合适的措辞而被论者抓住把柄,一叶障目曲解了本意,或者他的有些论调本来就是对的,比如“中国应发展重化工业”。
大国的发展本来就不能绕开重化工业的道路,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难道13亿人口的的庞大需求要依赖于对外采购?且不说现今中国“卖啥啥便宜”,而“买啥啥就贵”,要是人家真对哪种关键种类进行制裁一下怎么办?而这种事直至今日号称贸易自由化的WTO时代仍然存在,莫非您真觉得如今已“四海皆兄弟”,“帝国主义”不来卡你的脖子了?
反对者的论调集中于现今中国重化工业所耗费的巨大能耗上,指出中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认为这些大量消耗能源的“重化工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我想,如果有朝一日,中国重化工的能耗水平不再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而是等同于他们,那是不是说中国重化工的发展已消除了拦路虎?所以说,关键的关键在于:中国应倾全国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改进提高各方面的技术。
应当说,在能源需求巨大的今天,重化工业所耗费的占了其中的相当部分,使本来紧张的能源供应局面更加紧张。但我们应当看到,在未来10-15年以内,风能、太阳能、光发电可能成为新能源,虽然这样的新技术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不那么容易,但只要有旺盛的需求,人类总有办法实现的。科学家还预测,一旦人们掌握了模仿太阳氢聚变方式的能力,人类就掌握了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当然,眼下说这些还太早了些,但我想,如果人们能在下班时动动手指头,关下电脑,或多骑骑自行车而少耗点石油,是不是也能减轻点能源紧张局面,为保护环境添点瓦、出份力?毕竟,重化工业相关的是我们生生相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