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渔民的各类渔船、孙中山先生乘坐过的中山舰、郑和下西洋的“绿眉毛”、鸦片战争清军水师的兵船……这些古今中外的船只,陈祥荣按比例将它们浓缩成一只只玲珑别致的船模,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艘以1比200的比例制作的“航空母舰”,真是惟妙惟肖,让人啧啧称奇。记者最近采访了这个“会造航空母舰的人”。
今年52岁的陈祥荣出生温岭箬山的一个渔民世家,15岁的时候,他就上了船,和大人们一起出海了。
17岁那年,陈祥荣从海上回到了陆地。从小喜欢动手制作小玩意儿的他,跟着父亲学起了修船技术。勤学苦练8个月后,心灵手巧的陈祥荣出师了,成为一名年轻的“柴司”(当地对修船师傅的称谓)。从此,他开始天天与船打交道,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凭着一手娴熟过硬的技术,陈祥荣很快脱颖而出。
1997年,陈祥荣根据箬山渔民以前捕鱼用的“乌浪古”渔船的构造,用手工制作了第一只船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只长为60厘米的船模,所用的木头及帆布的材质都是和真船一模一样的。船舱、舵、风帆、网具等不但一应俱全,而且十分逼真。这只船模刚“下线”不久,就被人以1150元的价格买走了。于是,陈祥荣从中悟到了商机,还把自己的家起名为“陈氏木船作坊”。
2000年元旦,新千年祖国陆域第一缕曙光首照石塘,温岭市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典活动。陈祥荣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曙光公园举办了船模展览,几十只不同年代形状迥异的船模,吸引了无数双惊奇的目光。从此,陈祥荣的名字和船模连在了一起。
制作一只船模,时间少则十几天,多则两三个月,陈祥荣总是耐心细致,精益求精。为了把船模造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他几乎访遍了技术精湛的老“柴司”,还不辞辛劳跑到福建等沿海地区采集船样。
至今,陈祥荣已制作了近200只大大小小的船模,大多“行驶”在五湖四海,有的还漂洋过海“停靠”在日本等地。目前,他正准备建造一个船模博览馆,向游客展示琳琅满目的船模,把中国古代与现代及国外的船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