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两会
3  4  
PDF 版
2010年我省GDP:2万亿
临港产业
50元 VS 500元
奔向“小康+健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50元 VS 500元
温州代表热议温州鞋的品牌战略
  “与其生产一双50元的水货皮鞋,还不如把皮鞋做成精品,加强市场竞争力,让皮鞋卖到500元。”昨天下午,在分组审议报告时,温州代表团的一位代表说出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话音刚落,场下掌声一片。“这话说得有道理,它点中了温州企业的要害,是一剂重振温州企业雄风的良药。”温州木材集团总经理、人大代表陈敬南接过了话题。

  “我对我的企业是这样要求的:宁可花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不能出次品,出一个次品,就等于倒了企业多年创下来的牌子。”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陈敬南显然熟谙温州企业的现状:“温州的企业多,但叫得响的品牌并不多,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更是凤毛麟角,这说明温州企业存在档次低,规模小等弊端。”

  陈敬南的一席话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就是因为这些弊端,导致了温州一些曾经的支柱产业在走下坡路。拿皮鞋产业来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便开一家皮鞋厂就能赚钱。现在市场经济基本成型了,温州鞋业也逐渐在萎缩,据我了解,目前在温州三分之一的鞋厂在亏本,三分之一的鞋厂勉强支撑,只有三分之一的鞋厂在盈利,而盈利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些做大做强的企业,这就足以说明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抢占市场的良方。”一位代表对此深有体会。

  谈到温州鞋常被列入国外反倾销“黑名单”时,这位代表坦陈:“这有外国政府企业排挤的因素,但与温州部分鞋商不注重产品质量有关。温商利用低成本、高产出、低价格来冲击市场,外国商人认为温州鞋扰乱市场,找到了反倾销的由头。追根索源,我们还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本报记者 盛 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