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唱片营业额由1995年的9.1亿港元下跌至2004年的2亿港元左右,10年间销量下跌了70%。唱片销售的下滑,直接打击了华人世界“流行音乐先驱”香港的流行乐坛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市场学系教授冼日明认为,香港唱片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香港的乐坛及唱片业同时面临“内忧”和“外患”。“内忧”是指唱片及歌曲的质量问题,而“外患”则代表着外来的竞争加剧。
冼日明认为,香港的唱片业面对的“内忧”问题除了经常提及的歌手及唱片的整体质量下降之外,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唱片业欠缺多元性。他认为香港乐坛现在的歌曲大部分集中在有关谈情说爱的题材上,这主要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使中年乐迷变成“无歌听”的一群人。
至于“外患”问题,音乐创作人雷颂德认为,香港地区的乐坛及唱片业原本是亚洲唱片业的“一哥”,但近年因为资讯传播的发达,乐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亚洲其他地区的作品,日本及韩国的歌手、唱片在香港的唱片市场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侵占”了香港唱片市场的一大部分。
香港一位著名歌手指出,香港乐坛在供求问题方面做不到平衡,消费者欠缺耐心,投资者当然更甚,因而淘汰了不少有才华的音乐人。歌手叶世荣则主张,一个健康的乐坛应该有偶像派和实力派歌手,香港应该兼容不同种类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