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国内某学术媒体登出一篇名为《四川大学海归教授丘小庆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造假蒙人》的消息,直指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发表在2003年12月《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为学术造假,其论文阐述的发明根本不存在。该消息的6位署名人自称为丘小庆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的共同署名人。消息一出,在国内外掀起轩然大波。
目前被质疑论文涉及方均已公开出现,其中有《自然》杂志,四川大学,核心人物丘小庆,投信《自然》指控论文造假的6位论文署名者,6位署名者所在公司、丘的成果专利购买者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质疑论文者新泰克投资商美国Prophet公司和美国一博士。
论文被质疑焦点:丘小庆发明的新物质是否具有只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
质疑方:卖给我们的发明没有效
1)6位论文署名者: “一篇并不存在的发明论文”
6位署名人之一的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左俊勇向记者证实,指责丘小庆学术造假的消息确实是由他同其他5位论文的共同署名人所写。
他们是丘小庆实验室参与过PH-SA各类实验的工作人员。6名共同署名人认为,在文章发表后, “才知道原来我们共同署名了一篇陈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发明的论文。丘小庆在论文中提到的PH-SA药效其实并不存在。” 这6名共同署名人还要求《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撤销他们在2003年丘小庆发表论文中的共同署名和共同作者权。
2)新泰克:“这项研究早被否定”
据悉,200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转让由丘小庆发明的PH-SA专利权,总价值400万元人民币。2005年,美国Prophet公司成为该发明产品化的投资商。 新泰克公司现在认为,丘小庆所称的PH-SA具有靶向性的药效其实并不存在,丘小庆的发明涉嫌造假。
3)最早质疑:美佐治亚州大学赵利军
记者从左俊勇处了解到,最早对丘小庆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论文提出质疑的,是美国佐治亚州大学疾病感染实验室的赵利军博士,他认为丘小庆所谓的新型生物抗菌多肽是完全不存在的。
被质疑方:这是一个商业陷阱
1)丘小庆:论文是真
2006年1月14日,这起“造假风波”的中心人物、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终于公开向外界表态,否认对其“学术造假”的指责。指责新泰克公司制造这起“造假风波”实属别有用心,并表示所谓的美国Prophet公司与新泰克公司的董事长根本就是一个人。
1月16日,丘小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先跟记者开了一个玩笑。“现在网上有人说我是‘中国的黄禹锡’,这个‘故事’真是越说越精彩了。”他声明说,“可以交给任何具有资质的科学验证单位来进行全面鉴定和评审”。
2)川大:“新泰克还欠我们100万”
1月16日,四川大学副校长李光宪代表校方向媒体通报了有关情况。李光宪表示,质疑信的6位作者中没有一名是川大的教师,而质疑丘小庆学术成果真实性的深层次原因,源于川大华西医院两年前和新泰克公司签订的专利技术转让合同。“合作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发生矛盾,由此产生商业纠纷。”李光宪随后介绍说,新泰克公司一直拖欠他们100万费用。
校方还在发布会上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以炒作‘学术造假’的名义混淆视听,借以达到某种商业性目的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由此给四川大学带来的名誉上的损失,四川大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自然》介入调查要求作者解释
日前,记者就丘小庆论文事件给《自然》编辑部发去电子邮件询问。《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编辑Andrew Marshall在回复邮件中称:“《自然》收到了来自左俊勇先生及其他人的传真信件。全面的调查应由进行实验的科研所负责,以该事件为例,杂志采取的措施是首先联系该文作者,要求他给予解释。 据北京青年报、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