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连线
3  4  
PDF 版
假记者团伙案昨日宣判
两地是一家 他乡是我乡
16年, 家当赚了40亿
“中国制造”皮卡 今日启运非洲
方寸之间 显劳模风采
这样的客车 谁敢坐
长发女公园“斗发”
渔家三胞胎 同日娶媳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6年, 家当赚了40亿
荣盛集团跳跃式发展轨迹
  本报讯 坐落于萧山益农镇荣盛化纤集团的一批优秀员工这几天正在开心地等待,过几天他们就将到国外去旅游一趟。每年拨出一笔经费组织员工到国内外旅游度假,是荣盛的传统项目。

  此外,该公司对外地优秀员工过年回家的往返路费也给予全额报销,近几年,为解决外地员工的住房问题,荣盛还投资近5000万元建造了高标准的住宅小区,由此大大稳定了员工队伍,有效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企业也取得骄人业绩。据了解,荣盛化纤集团去年企业规模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十强,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列82位。

  8台梭织机起步

  16年前,荣盛掌门人李水荣还只是益农镇上一个小木材行的经营业主。8台有梭织机和临时租用的6间平房就是他的创业资本。

  李水荣的创业之路走得与别人有些不一样,他把工夫大多都下在了“家”门外。

  1993年,李水荣的企业里有了第100台织机,产销超千万。十几年后,李水荣称这是企业第一阶段的资本积累。

  逆水而上勇者胜

  1995年,中国纺织行业陷入低迷。不少企业纷纷倒闭或转产。当时流行这样的一个论调:不投入是等死,投入是找死。此时,李水荣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卖掉100台梭织机,投资1200万元,继续发展涤纶加弹项目。此举引起一片哗然。

  幸运的是,1997年下半年后,中国纺织业行情又开始转暖。李水荣的眼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又趁热打铁,再投入3900万,加强了涤纶丝生产加工能力,实现从传统织造业向化纤业转型。

  1997年成了荣盛公司的一个丰收年和转折年:公司全年产值一举突破了1亿元关口,在萧山纺织业占据了一席之地。此时,李水荣对公司的定位已经渐渐清晰:巩固提高加弹能力,并将产业链逐步向产品上游延伸。至此,荣盛开始步入了跳跃式发展的快车道。

  1997年荣盛的产销是1亿元,3年过后,企业产销突破10亿元。从10亿元到20亿元,李水荣只用了1年,这年是2002年。2003年,产销又突破了30亿元,此时,有着近3000名员工的荣盛化纤集团公司宣告成立。如今,荣盛资产已达40亿元。

  李水荣成了商界传奇人物。然而他却没有止步于此。

  2003年开始,荣盛和浙江恒逸集团合作,在宁波打造全省首个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就在全国的化纤行业都嚷嚷着没钱赚的时候,荣盛因为先知先觉地向上游产业链先行一步又走在了前列。

  就因为这一步的先知先觉,李水荣把今年荣盛的产销目标定为100亿。

  本报记者 叶 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