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谈新农村,我就从这袋腌萝卜说起。”在昨天上午省政协举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座谈会”上,来自农业组的兰溪市农业局副局长郑根龙委员“抢”到话筒后,冷不丁地从身边的公文包里拿出一袋包装精美的腌萝卜举在手中。正当委员们面面相觑的时候,郑根龙不紧不慢地说开了,“冬季水稻收割以后我们兰溪有很多农民在田里种萝卜,拿到市场上去卖,一斤萝卜只能卖一块多钱。2002年以后,兰溪陆陆续续建了12家腌渍萝卜加工厂,经过加工,一包350克的腌萝卜零售价就有1块3,农民收入正好增加一倍。现在我们有2万亩土地在种萝卜,整个兰溪有20万亩这样的土地资源,如果都加工好了,产值可以有好几个亿。”
“我们的萝卜10个人吃了9个人说好,有一点就是保质期太短。但是我们没有资金、技术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为了农民的增收,我们希望政府公共财政能够多向大众农产品的研究倾斜,希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能够多给我们点帮助。”听到这里,来自浙江大学的王珂委员频频点头:“高等学府确实离农村越来越远了,这种现象应该改变。”
“这袋萝卜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农民的增收还要靠科学技术的扶持,只有把大众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民收入才能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本报记者 逯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