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在各高校普遍存在,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不适应,问题也比较集中,如:
学业失落感
案例一:在杭某高校大一学生在考试后成绩不理想,变得更加自卑以致于想放弃学业。经调查,他成绩下降的原因只是“对大学的教学方式不是很适应,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内容,且误认为期中考试不太重要,所以放松了对考试的重视。”
案例二:小林是一位把学业看得很重的学生,平时勤奋努力,成绩一直是班级的前三名。在一次考试当中,由于心里没底有作弊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很可能会拿不到学位证书,他走出考场神情恍惚,脑子一片空白,独自一人在马路上无目的地晃悠。
寝室人际危机
小琴,平时做事有点粗枝大叶,在寝室习惯了随手用室友的东西,而室友心里窝火但没人提出异议。时间长了,她的同寝室同学忍无可忍,集体要求把她调出寝室。小琴知道后非常伤心,严重挫伤了她的自尊心。到新寝室后她不知如何调整自己,变得更加孤独和伤心。
贫困生就业困扰
学生小邱,因家庭困难,面对高额的学费感到十分迷惘,心理压力很大,生活中极度自卑,这种内向、沉默、孤独等性格倾向又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业成绩。读到大三,他对学习根本没有热情,甚至想辍学,因为觉得反正毕业之后也找不到工作。
……
可是,受调查的很多大学生说他们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虽然有时候“憋得慌”,也宁愿“自己扛着”,大多并不习惯于向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
浙大外语系的大一学生小胡:“那太麻烦了,要专门跑到咨询中心;而且老师又不是随时上班的,我晚上郁闷了怎么办?最重要的是,她和我年纪差距那么大,能不能理解我啊 ?”
当得知校园里还有一群学长做他们的辅导员时,小胡说:“那我愿意去试试,因为毕竟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我想他也经历过跟我类似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