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尤先生,舟山人。
经历自述:2004年1月份时,我去了一趟珠海,看到特区的房价居然只跟我们舟山持平,因此花了不到9万元在那里买了一套29平方米位于四楼的单身公寓,带装修。我连房子的图纸也没看到,就托珠海的朋友下单。我只是觉得钢筋水泥的房子质量再差也值3000元一平方米,何况这房子是在珠海市区,买这房子还能迁珠海户口。
我将珠海的房子作为自己的一份保险,就当是存在银行里,拿拿利息。等2004年年中,这个名为漾湖明居的房子交房,由于耗不起路费、时间,我没去珠海,直接在珠海房产网上把这房子挂牌出租。我胡乱挂了一个价格,每个月550元,马上有人打电话过来说想看房子,后来还价到450元。我委托物业作中介,搞定了收租、交钥匙的一切手续,每月给物管5%的提成,七扣八扣,每月实到手420元左右,但仍然高出我的心理租金。我对租金并不很看重,希望房子能够升值才是我的投资目的。
到了2005年3月,我的房子已经涨到了11万元左右。我开始在网上挂牌抛售。马上就有一家珠海中介热情地打电话过来,说10.5万元的价格能帮我卖掉。但是很快宏观调控政策下来,二手房成交下滑,房价有些跌,我这房子便没人问津了。
2005年第三、第四季度,我从网上看到,万科十七英里项目国庆期间引起了全国各地投资者的抢购,我预感珠三角房地产形势要补涨。后来的形势大家都知道,深圳、广州的房地产形势突然发疯,成了全国宏观调控下的一块财富洼地,珠海也沾了光。
于是,我通过QQ、传真、电话与那家中介及漾湖明居开发商联系,中介商说,已经有人愿意买我这房子,我能净到手10万元。我说那就订合同吧,于是中介把成交合同传真过来。但那时房子连房产证都没做,中介说做出房产证要一个半月,让我最好想办法过来一趟。我说来一趟,路费那么贵,我这卖房的利润就没了。中介建议我可以在当地做公证,然后找珠海的朋友办理。刚好,当初给我代理买房的珠海朋友来舟山,我便拉上他去了趟公证处,花200元公证费办妥了委托手续。
朋友领着我的重任奔珠海而去,他的来回费用全由我承担。飞机票打折后,算上路费、住宿要2000元,我此时迫切要回笼资金,不管怎样,都要比我自己去省钱。那几天从网上看到,珠三角的房价一个劲地涨,漾湖明居的价格从我买进时的3000元涨到了4000多元,我那29平方米的房子,毛估估地卖12万元是笃定的。我只是想着能10万元凑个囫囵数,也不算我投资失败,毕竟我还收了一年近5000元的租金。一个星期后,朋友替我成功卖掉那套房子。在我抛售那套房子之后,从网上得知类似的物业二手房价应在4500元左右。而我3700元左右就抛掉了,刨掉相当高的营业税之后,仍有微利,真是值得庆幸。可能正是我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抛售,才使得这桩高难度的异地卖房操作能够实现。
直到现在,仍然不时有陌生的电话进来,先是广东话,然后改用普通话:“先生,你那套单身公寓还在吗?”也有中介问:“先生,你还有类似这样的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