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4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倒影》年关静悄悄走红
我的师尊木心先生
今年群文工作 聚焦农村
《芳香之旅》 张静初范伟之间感情好复杂
公司春晚火了, 有人想速成为司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的师尊木心先生
  ■陈丹青

  

  木心先生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终于面世。这是我二十多年的心愿。

  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24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像不出国,但无法想像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写作生涯超过60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惟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谓的“老作家”,虽然他今年将届七十九岁高龄。大家应该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迄今,我们目击了被长期遗忘的“老作家”如何在中国陆续“出土”的过程,这份名单包括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乃至辜鸿铭、陈寅恪、梁漱溟、钱穆等。木心先生不属于这份名单。他在海外获得迟来的声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被内地读者认识、阅读的过程,今天才刚刚开始。

  敏锐的人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现”这位“文学鲁宾逊”:就我所知,阿城、何立伟、陈子善及巴金先生的女儿最早在内地传播木心先生;第一位将他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打入电脑,于新世纪发布的,是上海作家陈村。他读到《上海赋》,“如遭雷击”,乃为文宣告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现在大家终于能够阅读木心先生的书。但我们仍然有可能遭遇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几代人已经被深深包围并浸透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之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经常谈论一件作品,但很少反省自己的阅读——初读木心先生,惊异、赞美者有之,不习惯、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我斗胆以简略的方式陈述这种阅读经验,那就是:当我们打开木心先生的书,很可能不是我们阅读木心,而是他在阅读我们。

  木心先生在阅读什么呢?阅读我们的“阅读经验”。

  我不想过于理论化地谈论木心先生,这也非他所愿。但阿城正确地指出:阅读木心先生是要有“知识准备”的。当我最初接触先生的文学,面对他开阔渊深、左右逢源的国学与西学根底,痛感自己没有知识,没有准备。而在先生教授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自中国《诗经》、希腊神话一路下来,兼及波斯、印度、日本、东欧、美洲等区域的文学史话,直到20世纪文学——今日专修文学的年轻人可能接受了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教育,但我要提醒大家,在木心先生成长的三四十年代,在封锁知识的五六十年代,世界文学的全景观始终是木心先生个人写作的制高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