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5版:人文·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相声怎么又火了
赵本山还是农民吗?
“恶搞”的胜利
黎明:我不喜欢面对媒体
女明星乱“博”一气
“看一次,伤心一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恶搞”的胜利
  当《一只馒头引发的血案》男播音腔在网络上一路飘荡,像感冒一样将笑声阵阵传染,一场无心的“恶搞”出人意料地受人追捧,以致于成为2006年最新的一场文化流行。

  这几天,央视8套开年播出的《武林外传》也以“恶搞”为主菜,意外地在笑声如潮的掌声中,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之前,无论是“后舍男生”的超级模仿,还是博客电影《小强历险记》的“零意义”,都在反讽、解构和恶搞中树起了胜利的旗帜。

  从这些粗线勾串的流行事件中,流行文化的走向已经隐约可见。

  而流行永远不会是一场偶然,而是一种需要。

  需要这样一种可能善意的调侃,一种貌似认真的顽皮,一种对意义及对意义追寻的颠覆。在紧张的生存节奏中,现代人需要“放下”,不再追寻生活的真相,不再触及严肃的话题,逃离那些与生存相关的压力,而是在“零意义”的安全空间里,在友善的共同语境营造的透明气泡中,让疲惫的心得到一些松驰。

  流行文化的娱乐功用毕竟是最首要的东西。毕竟,追寻快乐应该是人的一种不被谴责的本性吧。在米兰·昆德拉红极一时的时代,人们还在玩深沉,他的名为《玩笑》的小说是理性和严肃的。而在当下,这样深沉的“玩笑”就容易让人累着了。

  相比从前港台影视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和后现代,“恶搞”以更本土化的、更草根的、更新鲜出炉的一种制作,因而也是更亲切的、更温热和更近的,就像是从前街坊邻居口口相传的一种笑谈,带着一种热闹的全新势力挟裹而来。因为制作者的非专业性,任何一个观看的人都可以油然而生一种创作的快感和替代感。

  然而,要让大家笑出来,毕竟也没有那么容易。以央视“春晚”在内的各级春晚,包括又红起来的单位“春晚”,无一不是挖空心思在寻找让人发笑的元素。笑声成了“上帝”。然而实际上,人们的笑声对这种“恶搞”元素筛选的门槛是颇高的。如果“恶搞”沦为一种粗俗,无异于对受众文化素养的一种挑战,因此是没有市场的。这种“恶搞”需要强大的情商支撑,是共同文化背景和语境的果实。

  搞笑的“味精”究竟怎样洒,才能让符合现代人的审“笑”口味呢?那些近在咫尺而又无意识的,才是最会心,最莞尔一笑的吧。

  笑一笑,笑十笑,也就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