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凰凤报道
本报讯 浙江企业向来在投资市场长袖善舞。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这种激情在境外投资领域尽情挥洒。日前,省外经贸厅的最新统计报告出炉,在“十五”前四年连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省境外投资数又增长14%,累计核准境外企业达2160家,居全国第一。在投资规模和领域放大的同时,这些具有较强竞争的“海外兵团”也逐渐改写了有别于起步阶段的贸易和投资方式。
活跃:浙商全球配置资源
关键数字:走遍全球的浙商逐步把投资拓展到全球领域。据统计,浙江“十五”期间在海外投资了1390家企业,投资总额达到5.97亿美元,两项指标都是“九五”时期的四倍左右。全省目前累计核准境外企业达到2160家,列全国各省市第一位,2005年全省的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将达到16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
解读:为了寻找更广的生存发展空间,或出于接轨国际、提升竞争力的目的,境外投资的热潮正在浙江企业间逐渐兴起。
日前,以生产摩托车出名的浙江钱江集团出资控股了意大利百年老厂贝奈利(Benelli)公司。利用这家老牌企业的品牌、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向外拓展欧洲市场,是他们出资并购的第一要务。这则在国内摩托车行业引起极大反响的消息,给浙商境外资本运作记下灿烂的一笔。
事实上,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这种海外并购的消息我们早已如雷贯耳。汽配行业的龙头老大万向集团,如今已在美国收购了18家公司,其中包括美国NASDAQ上市公司UAI,他们生产的产品已经成为通用、福特汽车制造商首选的拳头产品。此外,华立集团、UT斯达康类似的动作频频。
方向:资源小省的投资大计
关键数字:去年前11个月,浙企在境外投资了8个涉及森林和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开发型项目,中方实际投资4975万美元。至此,我省在境外投资的资源开发型项目累计近30来个。
解读:浙江是资源小省,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5%,本地资源的匮乏、资金急需新的出口,越来越多的浙江资本瞄上各国丰富的矿产、森林等资源,淘宝路径也越走越远。
今年上半年,浙江新洲集团揽下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总面积达16.4万公顷的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经营权;长青实业公司也踏上了非洲刚果开发钴矿等重金属资源之路。
“到资源富聚地投建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成了浙商发展的另一个新空间。”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说,以往浙江民企境外创业,以涉足汽车零部件制造、服装、皮鞋承包为多;如今,到境外从事资源性开发成为新动向,如今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标:从“浙江制造”
迈向“浙江创造”
关键数字:今年全省获商务部2005~2006年重点扶持的出口名牌数量达51个,居全国第一(全国为190个)。从以往的贴牌加工开始转向,浙货的自主品牌出口之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解读:连续两次被商务部列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这样的殊荣花落浙江“丰球”(“F&Q”)水泵并不意外:10年前它从一家作坊起步,如今嬗变为一家拥有10亿资产实力,产品在美国市场畅通无阻的泵业龙头企业。
占全球玩具市场的50%、打火机市场的70%、小家电市场的55%……近年来,不断崛起的浙江制造以其低成本优势占据了全球市场的相当一部分,但如今,曾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品正逐渐通过科技含量的注入、自主品牌的创建,不断升华。
“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在境外设立品牌专卖店,和建立海外销售服务网络等多种方式,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对于今后从浙江制造迈向浙江创造,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这么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