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新闻
3  4  
PDF 版
一只年货包裹,
曾寄了3年的糖果
从海鲜到DVD机
变大了,变多了,变好了,变远了 包裹之变的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变大了,变多了,变好了,变远了 包裹之变的故事
  李藕娟在杭州城站支局邮政寄发窗口工作近10年。记者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忙着清点当日的包裹,身边的电话也是响个不停,一听内容,不是打听价格就是询问包裹邮寄时间的——年底了,她显得特别忙碌。“每天就是和包裹说话,一掂量我几乎就能估出包裹大概的重量。”对来来往往的包裹,李藕娟感触很多,其中的变化,她也感触很深。

  据她了解的情况,随着人们商业行为的增加,快件、特快包裹的数量也在增加。从比重上看,快件包裹占了总包裹量的45%以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包裹嘛,只要安全到达就好。”而邮寄快件的情况,现在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从来邮寄包裹的人的提问来看,也有明显的不同。”李藕娟说,“以前进来一个人总是问‘能寄点茶叶到北京么?’,现在问得最多的就是‘我这个样品是否能保价?’”她还给记者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以前只要是山东来的包裹,往邮寄清单上一看,不是红枣就是苹果。“现在去看看,哪里还有这些东西啊?”

  杭州邮政报总编辑吴霞蓉一直关注着这一变化,她介绍说,5年前,杭州外发的包裹主要以食品、土特产、年货等为主,近几年来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书画、家电等名贵物品已经成为现在民用包裹的主要内容。

  记者了解到,2000年杭州的外发包裹量是66万件,而到2005年这个数据变成了106万件。在外发包裹量增加的背后,包裹内容也在“变脸”,从以往的糖果、茶叶、山核桃等,更多地转变成现在的家电、商用样品,还有名贵钟表等。5年的包裹变化反映了杭州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人们生活的精彩变化。

  赵达龙是杭州市石桥路杨家村一家服装厂技术部负责人,他说,厂里收寄的包裹90%以上都是样衣。“订货方一般都先寄样衣过来,按照要求加工后,我们把生产好的衣服寄给对方。”赵老板说,“一个生产批次前,平均要产生3次包裹邮寄。”以一年生产150个批次的衣服计算,他们一年至少要接发450个样衣包裹。

  这仅仅是所有商业包裹中的一个例子。据统计,2000年,发生在市民间寄发的包裹比率大约为总包裹数量的60%以上;而2005年,发生在市民间的“民用”包裹比率大为下降,约占总数的25%左右。与之相对,是商业包裹数量的急增,现在包括寄送样品在内的商业包裹比例已经从以前的10%上升为40%左右。

  杭州市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说,5年中包裹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结构改变,民用包裹比率明显下降,而商业行为发生的包裹比率明显上升,光发生在业务固定的大公司间的商业包裹比重就达到了30%左右。“大公司的样品相对集中,而且体积也较大。”该负责人说,近5年内,5公斤以上的大件包裹从以前的20%左右增加到了35%。

  记者在杭州市邮政局了解到,国际包裹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2000年,杭州外发国际包裹约为5万件,2005年的国际包裹总数为9万件,大约增长了66%。5年就是一个阶段,包裹变了——变大了,变多了,变好了,变远了,这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企业和快速升级有很大关系。

  杭州市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杭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造就了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商业包裹变得更多更大;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行为更加普遍,一次点击成交的背后就是一个包裹的形成,这一块的包裹是以前所少见的;生活物质水平提高,价值高的邮寄物品也明显增多。“打‘飞的’的人都越来越多了,何况寄个国际包裹。”该负责人认为,经济发展是造就包裹内涵变化的主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