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看西方,只须平常心
谁来发明“环保鞭炮”
“欠条塑封”留给后人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来发明“环保鞭炮”
  没有劈劈啪啪的炮仗声,总觉年味不浓。各地不同程度地对鞭炮开禁,正是顺应民意、民俗之举。放鞭炮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象征吉祥如意。《荆楚岁时记》曾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到了唐代,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诗人来鹄的《早春》诗曰:“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习俗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春节放鞭炮的禁而不止、禁而又放,就是这个原因。但鞭炮伤人年年都有发生。有的地方下了禁令,但又行不通,禁令只好收回,或限地施放。

  于是,就有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研制一种新型安全的“环保鞭炮”,既有声响,又不会伤人;既有光电效果,又无火药制成鞭炮的弊端;既有鞭炮的意味,又不污染环境。人们可以在安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传承着“爆竹声中除旧”的美好年俗。如是,传统文化与环保安全,也能两全其美。听说以前有人制出了电子鞭炮,但效果不佳,所以未能大行其道。不知能否在电子鞭炮的基础有所改进?

  这个发明,虽谈不上伟大神奇,但同样是利国利民、功莫大矣!如此,“民俗捍卫者”和“鞭炮禁放者”亦能停止嘴仗,握手言欢,皆大欢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