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每日新闻·连线
3  4  
PDF 版
乡村过年也时尚
温岭渔船温州被撞 5名渔民下落不明
骑马健身去
疾行25海里 海警急救受伤岛民
平日打工务农 节日结伴旅游
捣糖糕 捣出无限新年憧憬
为了一名特殊旅客 车站站长开车送客
车祸四人受伤 警民联手救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赚来一年过个春”,对于温州人来说,过年必备的糖糕是条件再窘迫的家庭,也要挤出些糯米去做的——
捣糖糕 捣出无限新年憧憬
  捣糖糕,赚来一年过个春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一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眼里,一户人家过年而不捣些糖糕还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按照温州民间的说法,“赚来一年过个春”,过年是件很神圣的事,过年必备的糖糕更是条件再窘迫的家庭,也要挤出些糯米去做的。

  温州人所谓的糖糕其实是一种用米粉加红糖或沙糖捣制而成的。上了年纪的温州人说,那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糖的价格的是大大高于红糖及砂糖的,因此除了少数大户人家外,大多数温州人家庭有时也会用白糖加点桂花做几只白糖糕,这则多是用作除夕祭祀等重大场合。另外还有一种同样是过年时要捣制的,但什么佐料也不加的小长条白色年糕,温州人称为水浸(晶)糕的,则是惯常被用来做温州人年夜饭的首道菜——芥菜(或油菜)炒年糕的主料。

  温州捣糖糕的历史,至今未发现有历史文献的成文记载,根据一些口耳相传的民间资料,认为在南宋时期,温州的永嘉、乐清、瑞安、平阳等地便都有了这种过年的习俗。

  进了腊月就开工

  捣糖糕的过程其实颇有可看性。通常是在农历腊月十五以后,家家户户就把糯米掺些籼米再磨成米粉,然后把红糖或砂糖调成的糖水按照适合的比例掺进米粉,搅拌均匀成一种米糊状,这个过程就是“绣粉”。接着在院子里临时支起一个大的柴炉,上放一个大镬,镬里装足够的水,放进洗净的竹蒸笼,在蒸笼里铺一层白纱布,再把“绣”好的米粉一层层铺在蒸笼里,蒸到糖糕粉的顶端也冒出了白烟,就说明粉已经蒸熟蒸透了。这时就把已成黏状的糖糕粉放进已经抹了一层菜籽油的大石臼,由一人负责用手沾点冷水去拨动,一人负责拿着石碓去捣。这也是糖糕捣制过程中最要求技术的一个环节,拨的人和捣的人都要眼明手快、配合无间,不然要么是石碓敲着人手,要么糖糕捣得不充分。等到石臼里的糖糕捣得越来越韧,能在里边自由翻飞而不会黏着臼壁时,说明糖糕已经捣好了。每逢捣糖糕的时候,也是大人孩子最为开心的时候,因为既可以吃到平时难以吃到的糖糕,还意味着年的脚步又近了一步。

  刚捣好的糖糕,非常绵软而米香扑鼻,被称为“糖糕奶”,可以直接食用。不过更多时候,温州人会趁其热捏成长条状,称“扁担糖糕”,或用一种叫作糖糕板的模具“压印糖糕”。扁担形是最为常见的糖糕外形,在没有冰箱等保存食物工具的过去,温州人往往把一下子吃不完的糖糕放入米缸,防止其腐败变质,等到要吃的时候,再把糖糕挖出来洗净或削去发霉部位,蒸热食用。

  印糖糕的模板往往有两块,都是些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吉祥图样,把糖糕奶放在两块板之间,铺匀捻平后一压,再撇去多余部分,就做出各种形状的糖糕,为了祈祝新年,人们经常做一些寓意“五子登科”、“鲤鱼跳龙门”的糖糕。另外,还有很多人把糖糕做成元宝状,供奉在家里灶台上或藏在米缸里,寄托新年里发财、丰足、“年年高”的心愿。

  存在于旧时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随着经济日益发达,人们可选择的副食品品种日益丰富,捣糖糕逐渐从温州各个地方淡出,城市街头不再看到家家排队磨米粉捣糖糕的盛况,而只有一些偏僻的乡村还保存着这一风俗。

  虽然不再捣糖糕,糖糕却依然是一种深受温州人喜爱的食物,即使是现在,一般的温州糕饼店里,人们还是随时可以买到条状印有花纹的扁担糖糕。在如今的温州,香软可口的糖糕作为过年风俗的象征意义,显然已经远胜于最初其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食物图腾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