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春节三味
钱报上周新闻大家评
难能可贵“我原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难能可贵“我原创”
  1月2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读者赵先生在拜年短信热潮中发现一个新的现象,许多人都在短信的最后注明“这条短信是我原创”。他一上午收到的12条拜年短信中有四条都有这样的内容。这说明在拜年短信中注重原创的人多了起来。

  短信“我原创”,显然是要区别于大量普遍流传的“拜年短信”,表达发信人出自内心的祝福和诚意。拿来主义的复制式拜年短信,未必没有诚意。但是,一个短信出去,几个跟头一翻,原封不动地成为别人的祝福返回自己,确实味同嚼蜡,少了几分温馨,多了一丝尴尬。雷同转发已经让不少人产生审美疲劳。

  当然,短信“我原创”,并不能否定“非原创”的积极意义。大量广泛流传的短信,部分来自于民间或网络上的“偶然”所得,更多的是来自于所谓短信写手的专业创作。可以说,没有它们,也许不会有手机短信如此迅猛的发展,也许不会有短信拜年的普遍出现。现在,雷同短信太多,而使一些人不得不追求“我原创”,并不表示“专业”短信失去了市场,而只是透露出,“专业”短信在供求关系方面出现了问题。“我原创”固然备感贴心,但要求人人原创,显然是不现实的。但非专业短信写手追求“我原创”,对专业写手肯定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能逼着专业写手提高水平。

  前些时候,呼唤“保卫春节”之声愈浓。可问题是,“保卫”并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最积极的保卫措施,应该是不断赋予春节文化新内涵,让传承与发展并举。更多的人追求短信“我原创”,正是在“拜年短信”出现问题时不自觉的“保卫”行为。大而言之,也是对春节文化不自觉的“保卫”。更可贵的是,“我原创”强调了一种创造精神,不甘拾人牙慧,不甘重复他人的独创精神——鼓励创新的时代,就需要这种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