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在高考和写书间抉择
一儿夜半翻墙 一儿两天不归
“忙”不是借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高考和写书间抉择
杭州少年撰写《汽车学史》
  少年写书、少年出书,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但是,记者认识的一位杭州少年——沈略,他因为对汽车着迷,而立志写成了一本《汽车学史》。

  昨天上午,记者收到沈略送来的新年礼物——散发着墨香的《汽车学史》,这本书已经在1月9日的“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率先亮相,而这位19岁少年也因此创下一个纪录——新华出版社成立25年来最年轻的学术专著作者。

  其实,沈略完成这本书并不轻松。因为2005年,他是杭州十四中学的一名高三毕业生,他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精力将自己的书稿《汽车学史》修改完毕付印,另一方面又要面临高考的选拔。最后,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写书已经做到这一步了,我不可能再放弃。”在去年的高考中,他没有考上第一批本科院校,所以就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写作中。去年底,新书顺利付梓。

  《时间简史》点亮心中的灯

  沈略,1986年12月20日出生,属虎。由于他对汽车万分着迷,所以常常在介绍自己生日的时候说:“我出生那一年,正是世界第一辆汽车——奔驰汽车诞生100年。”

  在2002年,沈略准备动笔写书之前,他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关于这个公开的秘密,他在新书的后记中作了非常坦白的解释:“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我也有个快乐的童年,但谈起读课外书,可能就不及别人了。诸如四大名著等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许多人在小学时就已略知一二,而我直到现在还没完完整整地读过其中任何一本,可能是兴趣的缘故吧。”

  那么,究竟是什么突然激发了沈略的灵感?这一切似乎都与霍金密不可分。

  “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完整阅读的两本书是2002年出版的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沈略一边回忆一边很感叹地说,“虽然读后似懂非懂,但新奇的内容还是让我兴奋。那一刻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时间都可以写成简史,那汽车也可以啊。”

  科学、史书读下一箩筐

  如果将对汽车的爱好比作是一个车轮的话,沈略开始大量阅读史记类的书籍,这是他在为完成自己的《汽车学史》寻找一个最好的叙述方式,也就是他实现理想所需的另一个车轮。

  说起这个过程,沈略的兴奋程度似乎并不亚于谈起他钟爱的车型。“我读了乔·韦尔斯的《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他的写法通俗易懂;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人类文明史进行综合性研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纲》用的是年鉴学派法;还有威廉·房龙的《房龙地理》等都是经典……”

  对当时刚满16岁的男孩准备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了。他买来了《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宗教的历史》、《天文学简史》、《数学史》、《化学简史》等,阅读数量有100多部。

  为了能写好自己设想中的《汽车学史》,沈略研究了各种优秀的历史书的写作技巧。最后,他得出结论:“新的历史作品的编撰方式,代表着新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当他和父亲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写作计划时,父亲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有点想法了。”

  少年笔下的“汽车学”

  沈略从小就对汽车充满好奇,当然这算不上什么特别,因为大多数男孩都有“汽车情结”。

  小学三年级时,沈略第一次去北京,父亲在燕莎商场给他买了一辆酒红色的奔驰敞篷跑车模型。从此,他对汽车的兴趣不断加深。

  读高一时,他对《人车志》、《一手车讯》等各类汽车图书开始着迷,目前汽车类的藏书已有近千册。

  沈略觉得,研究汽车学这门学科,树立一种整体观念很重要,他写这本《汽车学史》就是要通过研究车辆来反映人类发展的历史,就如同不能舍弃宇宙谈地球,舍弃地球谈人类一样,他要通过汽车史来解读人类发展的历史。

  2004年底,沈略将初步写好的30万字文稿,寄给新华书版社,试探他的新书能否有编辑赏识。结果,不到半个月,好消息就从北京传来,编辑鼓励他修改完成此书,因为这将是一个中国少年眼中的“汽车学”。

  于是,沈略在高三的特殊时期继续着他的理想。但显然这是幸福和痛苦交织着的一种体验:他所在的学校非常开明,杭州十四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都同意,他可以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在家复习或者改书。难怪沈略在书的后记中特别感谢他的母校。

  去年6月的高考,沈略在父母的鼓励下,并没有完全放弃,他还是坚持参加完了考试,当然奇迹并没有发生:他没有考到第一批录取分数线,所以他就决定先放弃大学,准备来年再战。

  眼看着同学们都陆陆续续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沈略的心里也是充满煎熬。“我没有难过,但至少这也是一个打击。”少年老成的沈略心情镇定地回忆去年夏天的感受,“同学们在为高考努力,不停地做试卷;我在为自己的书努力,日夜不停地写;大家都在努力,我并没有偷懒。”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沈略把全部精力投入汽车学史的研究中,为此经常干到凌晨4时。他说:“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是两码事,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料和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去年底,当沈略校完最后一次清样,将书稿寄往北京,心里觉得特别畅快。

  这样的特长生有出路吗?

  曾经有同学戏说沈略是又一个韩寒、郭敬明,但是沈略很不同意这样的评价。他说:“我只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汽车发展史研究上。我并不是偏才、怪才,也不那样叛逆、乖张。我想上大学,上好大学,只是现在的教育体制将大学的门槛设得太高。”

  沈略的班主任李天辉老师也曾说:“我们尊重沈略的兴趣爱好,支持他的钻研写作,但也担心他的未来发展。因为,现行的考试选拔机制,像他这样的特长生,很难有好的大学给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春节即将过去,沈略将再次投入高考的拼搏当中,他相信凭借自己目前的实力,一定能够有好的表现。

  当说到新书问世的感受时,沈略踌躇满志地说:“我不追求发行量,但是我要有影响力。”

  本报记者 沈伟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