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
亲历人: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赖芳(化名)
“在宁波找工作,我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单位太排外了。”说起在宁波的求职经历,赖芳对此感触颇深。
“无论是我们自己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还是其他学校的招聘会,我已经参加了不下五场。发现不少宁波当地企业在招聘要求中都注明‘本地人优先’,这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感觉很难受。”小赖说。
参加过几次招聘会后,她对如何最快速地找到合适她的用人单位已经有所经验。先排查一遍,注明“本地人优先”的单位肯定没她的份,然后在剩余的一部分单位中核对专业要求,最后发现自己够得上对方要求的单位寥寥无几。
上个月在一场招聘会上,小赖看到宁波一家服装企业招聘外贸业务员,要求英语过六级,对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比较了解,让小赖感到兴奋的是,这家单位没有注明对应聘者的地域要求。小赖拿这些要求衡量了一下自己,觉得都还能满足,当时就投了简历。招聘会后,她就接到该用人单位的电话,通知她去面试。考虑到外贸业务员对交际能力和形象有比较高的要求,为了能给面试官留个好印象,小赖“当窗理云鬓”,好好打扮了一番。
面试中,小赖向面试官做了自我介绍,也谈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小赖告诉记者,几个问题下来,她感觉面试官跟她聊得还挺投缘的,有点像话家常,比如寝室里有几个人啊,平时都做些什么等等。“面试官还问了我一些与外贸工作相关的问题,由于一开始的谈话很随和,所有的紧张都得到舒缓,对于这些专业问题的回答,我很有条理,而且我觉得面试官对我也比较满意,不时地点头。我们的谈话一直很顺畅,当时我还在暗暗高兴:今天自己发挥得不错。”
但面试官的另一个问题却把这个让小赖庆幸的局面打破了——“你是宁波人吧?”小赖回答:“不是,我是杭州人。”之后的对话,就像转了180度的大弯。“对不起,我们只招宁波本地人。”面试官很肯定地告诉小赖。“但是你们招聘要求中并没有写明啊!”小赖还想争取机会。“没有写出,并不代表我们就要外地人,一般我们宁波本地的公司还是比较喜欢招本地人的。”面试官的话彻底让小赖心凉了。
小赖很扫兴地回去了,气愤之余跟同学聊起,没想到其他同学都说:“我们都碰到过,见怪不怪了。”
编后记:在找工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部分职场歧视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地域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甚至还有血型歧视、属相歧视等等,成了不少毕业生遇到的拦路虎。除了希望招聘单位别拿这些靠不住的条条框框来丈量人才之外,有关法律规章的制定也显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