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和往年相比,2006年的春节,无论是节前、节后出行,还是节中欢庆,传统的春节文化中“民本”味渐浓。
春运中彰显
“民本”关怀
出行总是春节一道永恒的风景。因为需求的钢性激增和供给的柔性不足,在年年的“回家”与“返城”中,一票难求成了“老大难”问题,出行为年文化平添了一份沉重的负担。而今,变化已悄然发生。
2月4日,在民工潮的重要源头安徽省阜阳市,狗年春节后的第一辆“民工专列”驶出。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民工出门有了一个突出的变化:买票有了“团购”绿灯。在铁路部门的支持下,安徽阜阳约有20%的民工得以团购车票,目前火车站已预售民工团队票25万张。
一位安徽籍民工说,“现在‘民工专列’是绿皮车,比以前的闷罐车好十倍;有了团购票,比原来排上几天队临时买票好上百倍。铁路也开始替我们着想了,出门方便了。”
在节前,替民工解忧的行动很多。上海设法将普陀区古越龙山体育馆变成临时火车票“大卖场”,数千名排队购票的民工在工作人员指挥下,井然有序地坐在温暖的体育馆内看台上等待。在沪打工8年的江西九江籍民工老江深有感触:“往年买票通宵露天排队,一站就是一个晚上,经常人没回家先感冒。今年买票坐到体育馆里,暖和多了!”
越来越多的“民本”关怀暖和的不仅是民工兄弟的身体,更是人心。节前,上海市建筑业工会安排大巴,免费送没买上票的安徽籍民工回乡;为防止春运期间民工工资在列车上被偷,一些列车还特地在火车上设立保险箱,免费为民工兄弟提供保管现金服务。于是,在节前的上海火车站前出现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每天都有几十位民工在上车之前,慨然捋袖,义务献血。
鞭炮声中
听民声
“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鞭炮、烟花是传统春节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火药的发明史差不多也就是鞭炮与庆典融为一体的历史。但为都市安全计,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缺失鞭炮声的春节年味似乎淡了不少,放鞭炮过年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怀念”。十多年过去,鞭炮解禁呼声高。2006年春节之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倾听民声后,通过《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改“全面禁放”为“局部限放”,百姓欢呼雀跃。春节将过,部分“开禁”的北京并没有因燃放烟花爆竹酿成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只是在“还乐于民”中,政府加强了对城市安全的监管。
禁还是限,看似小事一桩,但民意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这就耐人寻味了。与北京相映照的,上海市长宁区一个居民小区对于是否在小区内禁放烟花爆竹,也倾听民意,由业主公开表决。节前,小区部分业主提出,燃放烟花爆竹会破坏小区安全和公共卫生,希望禁止在小区内燃放。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处决定,让每一户家庭都充分表达意见,投票表决。最终,95.5%的家庭赞成将燃放地点改在小区门口之外。于是,这个小区燃放烟花爆竹的地点由此发生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欣新教授对此评论说:“鞭炮是禁或是限,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决策的过程,听民声、随民意,反映出社会法制文明和人文关怀的进步。”
商家不忘
“以人为本”
年货,是每家过年所“必备”的。上海的很多大卖场在细微之处为顾客着想,让今年的春节显得更为温馨。
节前一周起,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大超市纷纷将营业结束时间调整为24点,好让更多上班族有充裕的时间采购。麦德隆还将三层货架中原先放在顶层的货物改放到中间层,方便身材不高的顾客取货。并且增派了近3成的工作人员,帮助顾客拿取货物、结账清算、装袋装车。新落户上海的沃尔玛则开启所有结算通道,增派人手,力求每个结算通道等待的顾客不超过3人,实现“轻松购年货,周到不久等”。
老百姓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节 “人情味儿足”。社会学者们认为,春节本是源自民间的集体庆典仪式,是以老百姓为中心的;春节文化回归“民本”是社会进步的外在表征。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