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5-2006年度浙江舞台艺术演出季昨天闭幕。2005年12月开幕的第二届浙江舞台艺术演出季,一个半月内共演出芭蕾舞剧、音乐会、戏曲等114场,入场观众63000余人,票房总收入1167000元。
第二届新年演出季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省演出公司、省对外文化交流公司、杭州演出公司承办。演出分布在杭州剧院、杭州大剧院、红星剧院、萧山剧院、浙江胜利剧院、浙江省音乐厅、浙江儿童艺术中心7个场馆。演出类型包括芭蕾舞剧、音乐会、戏曲演出、综艺晚会、儿童剧、室内乐、民乐演出等。本届演出季选剧目时,还通过本报向观众征集意见,“你的选择我的决定,观众想看什么可以自己点”。(详见本报去年10月28日D4版)中央芭蕾舞团的《卡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陆游与唐琬》等就是读者推荐并由主办方邀请的。演出季期间,根据不同观众需求,还细分了系列专题演出周,如“夕阳红”老人越剧周、“向阳花”青少年学生专场、“同一片蓝天”外来民工文艺专场等。
元旦春节期间,以前一般是演出空档,按杭州演出公司总经理管浩川的说法是,“以前我们不做的,即使投钱做了,也是赔的。”这次新年演出季承办下来,情形比以往好许多,虽然票价定得低了,连上海越剧院有明星演出的场次最高票价也只要120元,但有政府补贴这个定心丸可以放手给观众实惠。其中有几场演出的市场操作,票房也很好,如英国NBT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茶花女》在杭州大剧院连演两场,人气很旺。“但政府不参与,完全由企业来运作,我们肯定还是要亏钱的。”
越演越亏,不演不亏的状况下,演出院团和剧院之间就开始互相推卸风险。省演出公司总经理周旺强一语道出当前演出市场常态,剧院只希望收场租费,不想承担票房风险;演出剧团只希望收演出费,卖票让剧院去操心,双方总是谈不拢,演出就黄了没法演。目前由政府主导的演出季操作模式,有机会让双方按票房分成来操作,各出各的力,这样合作下来反而比各打各的算盘时收益多。“票价如同房价,票房如同楼市,谁都很难预测定到哪个位置受追捧,哪个位置遭遇拐点。”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周冠均说,与其各打算盘做一场是一场,不如薄利多销,让观众多点实惠,大家都过个开开心心的年。所以本届演出季114场演出,全部执行低票价原则,总票房不及一场小型流行歌星演唱会的数额,但普及人数和层面更广泛,老少兼宜。
2006-2007年度浙江舞台艺术演出季有关方面昨天已开始筹划,本年度将增加浙江曲艺杂技特色,并提前开始调查观众喜爱的演出项目,除了新年演出季期间“天天看好戏”的原则,还要用充足时间仔细筛选精品,绝不糊弄观众眼球。
本报记者 王玲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