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o")/像不像一个举手欢呼的人?猜得出-_-" 是“眯眼笑”的意思吗?而="_"=代表的意义是“脸红的人儿”……如今,翻开在中学生中风靡不已的“青春网络小说”,字里行间充斥着让成人如坠五云中的“表情符号”。
两年前,以韩国作家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为发端,在中国掀起“青春网络小说”的旋风,那些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网络表情符号”横空出世,从网络上蔓延到了书籍、短信上,传播面迅速扩展,成为了年轻人们追捧的最炫最酷的语言。
这些符号多为模拟表情,以求“象形”、神似,简单明了,又幽默直接。比如,:-D表示“高兴地张嘴大笑”,只要把它顺时针旋转90°来看,就会发现确实很像一张在哈哈大笑的脸。为了让读者迅速入戏,《那小子真帅》甚至附上了“网络符号秘笈大全”,对近百个“表情符号”进行全解秘。
一位高一女生说,由于父母反对,她很少有机会上网,这些网络表情符号都是从青春读物中认识的。第一次看到,觉得很新鲜好玩。同学之间说起来,也觉得很酷,渐渐发短信时,也会用到这样的符号来嬉笑怒骂。如果有同学竟然会看得一头雾水,就会被斥之为“老土”,简直就没有话语权了。
源于网络的表情符号,萌生之初不外乎因为网聊之盲视性——交谈双方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网民们开始创造出可以简洁地传情达意的“表情符号”,并且逐渐约定俗成,在网络上流通甚至甚嚣尘上。
语言的生成和传播,自然有其规律和社会需求。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告诉记者,他收到的新年贺卡和短信中,就会看见这样的符号语言。他认为,“网络符号”语言的产生是现代科技和计算机文化的果实,其流行也是崇尚化繁为简和轻快具像的现代人精神需求的体现。
从以往的经验看,网络语言往往会由弱转为强势。吴秀明教授认为,现在尚为另类、边缘的网络符号语言,随着网络和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它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主流。
本报通讯员 许静 本报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