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淳安专电 一对打扮成孙猴子和铁扇公主的童男童女,站在高高的露台上表演杂技,四个穿着戏服的小姑娘坐在旋转的秋千上唱着昆腔。昨天上午,淳安县光昌乡富山村,胡琴锣鼓声一响,这场即兴的秋千露台表演就把周围的村民都吸引过来了。
元宵节前,淳安县的庙会活动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我们看到的秋千露台就是富山村的方仙翁庙会中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你们如果早来几天,还要热闹得多,除了秋千露台的巡游外,村民自己表演了两出睦剧传统小戏《南山种麦》和《小放牛》,我们还请了外面的专业剧团来连演了三天戏。”富山村村长方忠根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姓方,每年正月初六开始的这场庙会活动,都是以在方氏家庙进行祭祖为序幕,一般要持续三天。不光本村人参加,其他村子里的方姓后人也会赶来祭拜自己的祖先。“举行过庙会以后,就意味着这个年算是过完了,村里的年轻人就陆陆续续地准备出去打工挣钱。”方忠根说。
虽然组织这样一台庙会要花费两万元左右,但当地村民觉得这钱花得挺开心的。“我们村里的庙会自从1994年恢复以来,年年都搞的。大家图个开心热闹,希望新年里有个新气象。” 方忠根说。而在当地的民俗专家方才看来,组织庙会还有更重大的意义——祭拜祖先,在这样一种形式感很强的仪式中,教育后人敬重先辈。“先要懂得爱家,才会懂得爱国。”
淳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来根告诉记者,淳安的庙会文化特别发达。上世纪50年代,全县共有370多家庙会在活跃着,号称村村有庙会,乡乡有剧团。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庙会消失了,如今只有十几个村子还保留着正月里闹庙会的习俗。不过,即便这样,当地的庙会之多在全省也算是一绝了。像富山村,自1994年恢复庙会传统后,每年的正月初六,这都是村子里雷打不动的一件大事。方仙翁庙会,不光在本村有名,甚至成了周边几个村子共同的喜庆节日。
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研究员吴露生说,庙会在农村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像淳安县这样,以村为单位发起组织庙会,并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这还不多见。“现在的庙会注入了更多的经济内涵,成为商贸交流的一个平台。”仿佛就是为吴露生的这段话作注解,当天,一个名为塘边庙会的活动正在富山村旁边进行着,塘边庙会更像是一场物资交流会。在民间,庙会这种传统的民俗活动,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延续发展。
本报记者 张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