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麻生太郎为何厥词不断
元宵节怎么成了“狂欢节”
中国节何时不再吃吃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节何时不再吃吃吃
  春节促销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今年围绕着只隔一天的传统“元宵节”和舶来品“情人节”的促销战火再度燃起。土节与洋节狭路相逢,让本可以制造两个噱头的商家在炒作上不得不趋向于百姓更热衷的洋节。

  细细思量,与洋节相比,中国节似乎显得缺乏特色,好的东西没有发扬光大,倒是吃的形式一直保留下来了。春节的吃喝自然不用说了,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整个一个中国节,似乎就是吃喝节。一讲过节,就是吃吃吃。

  反观洋节,与中国节相比,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圣诞节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是西方人的大节,其他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这些节日除了吃喝和购物外,每个节日似乎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像企业做生意,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做起来比较好做。其次,他们的节日也有着比较明显的节日形式。比如圣诞节,就有着节日的“形象大使”——圣诞老人,每逢节日,到处张贴。而情人节有玫瑰,其他节也有其他节的特殊物品。

  近来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而洋节甚嚣尘上,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我倒是觉得,洋节的盛行,也不全是坏事。一来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既然可以用外国产品来丰富我们物质生活,用外国文化来丰富一下我们的文化生活又有何不可呢?这也绝对不会是什么洪水猛兽。二来可以使我们反思传统节日的价值,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节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民族的东西有时候在世界交流中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保留下来。

  有专家指出,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道壁垒。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要以一种简单的排他主义拒洋节于国门之外,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和商业化炒作,把传统节日变成被掏掉内核(民族文化)的“空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