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麻生太郎为何厥词不断
元宵节怎么成了“狂欢节”
中国节何时不再吃吃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元宵节怎么成了“狂欢节”
  近两年,由端午申遗事件所触动,民俗成为我国各界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近日又正值农历春节期间,所以,有关民俗的话题也就屡屡见诸于报端。近日,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乌丙安在谈到元宵节时就说,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2月12日《工人日报》)

  正如乌丙安教授所说,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大年,传统上的过节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而元宵节则不同,它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是中华民族所有民俗节日中惟一以“闹”(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乌丙安教授才称它为中华民族的“狂欢节”。

  我们知道,热闹,可以说是国外“狂欢节”场面的一个集中体现,所以,以“狂欢节”来比喻元宵节的场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非常恰当的。比如在本地,每年的正月十四、正月十五两天,附近村镇上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等所谓“跑玩艺儿”的队伍都会一拨接一拨地到市里来,走街窜巷,一直热闹大半夜才回去。早几年我年轻几岁时,每逢此时也必背着儿子,随着“跑玩艺儿”的队伍游遍大半个市区。一个“闹”字真是传神的表现出元宵节的气氛。

  但是,从内涵上讲,元宵节当然又与国外的“狂欢节”有着很大的不同。元宵节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虽然热闹,但实在说起来,绝做不到所谓“狂欢”的程度,这与国外狂欢节毫无节制的纵酒饮乐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如果不假思索地把中国的元宵节与国外的“狂欢节”等同起来,当然又是不恰当的。

  而如果从保护民俗,并提高民族文化凝聚力的角度来说,以“狂欢节”来比喻元宵节就更没有必要。元宵节就是元宵节,它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所独有的节日,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演进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何需用国外的节日概念来提升它的形象呢?

  习惯于用国外的节日概念来提升我们自己的民俗节日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元宵节被比喻为中华民族的“狂欢节”这一件事。我们应该还可以看到,此前我们有些媒体和民俗学人士不是也把七月初七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吗?坦率地说,透过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的是我们一些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而正由于这样的不自信,所以,他们所谓的保护民俗,提高民族文化凝聚力的设想也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