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全国“非遗”首度在北京聚首
搞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实在
巴金已去世,还是主编? 朱健国起诉《收获》杂志
国家艺术院看中乐清龙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国“非遗”首度在北京聚首
我省今后几年保护经费至少翻一番
  本报北京专电 云南的阿诗玛唱本、四川的蜀锦蜀绣、安徽的宣纸徽墨、陕西的安塞腰鼓……昨天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手工艺珍品第一次以如此集中的方式亮相。

  各省展品互相比拼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反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的大型展览,各地都把此次展览看成是一个展示地方形象的绝好机会,纷纷把当地的特色民俗拿出来“献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云南东巴文、具有西藏雪域文化特色的格萨尔史诗……看着眼前这些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参观者大呼过瘾。

  如此多的“宝贝”一下子呈现在大家面前,难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于是,如何让观众尽可能多地停留在自己的展区前,也成了各省市PK的一项重要指标。这边,漂亮的讲解员小姐在介绍着展品的奥妙所在,那边,技艺的传承人在现场演示起了制作展品的过程。福建省在展区前表演提线木偶,音乐声一响,木偶人在几根细线的指挥下,灵活地手舞足蹈,一下子就把周围的观众都吸引过来了。

  浙江展品进军主展厅

  浙江这次共有29项展品参展,精致古朴的苍南夹缬,巧夺天工的“三雕一塑”(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瓯塑),用头发丝粗细的竹丝编织成的工艺品,反映西泠印社百年历史的全套文献《西湖全书西泠印社分册》等,都是从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长兴百叶龙、宁波万工轿、仙居无骨花灯还被摆进了主展厅,乐清的龙档则被安放在地方展厅入口处最中央的位置。负责布展工作的浙江省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说,展品能够占据如此显著的位置,给宣传浙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精美,丰富,工艺非常精致。”在参观了整个展览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海霞研究员这样总结浙江展品的特色。“浙江的民间艺术基础比较深厚,这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中,浙江占的数量也是最多的。”王海霞说,这次浙江送展的很多展品都让她觉得很震撼。

  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率先进行了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率先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率先举办了省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成果展。在昨天的展览上,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向记者透露,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经费,将在以前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2002年至2005年期间,我省每年用于该项工作的经费为500万元。            本报记者 张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