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风云人物
3  4  
PDF 版
黄伯云:剑指最高处
■颁奖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黄伯云:剑指最高处
  二十年磨一剑

  黄伯云,1945年出生于湖南南县,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归国留学人员。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黄伯云不平凡的一年,他领衔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2005年3月28日,胡锦涛主席亲自给黄伯云颁发奖状。这一刻,他研制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刹车片,结束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但黄伯云院士的这一剑却磨了近二十年。从起步研究,到走向中国最高级别的科技大奖领奖台,黄伯云和他的同事们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我的根永远在中国

  1988年9月,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黄伯云的身份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位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业回国的留学人员。

  1978年,黄伯云考取出国研究生,经过1年多的培训后于1980年留学美国。抵美不久,导师交给黄伯云一项几位研究生做了多年而未解决的难题。为了尽快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黄伯云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

  1980年圣诞夜,同事们都度假去了,黄伯云仍在实验室忙碌。午夜过后,系主任威尔德教授因急事来到实验室,当看到圣诞之夜只有黄伯云一人还在紧张工作时,威尔德被中国人的勤奋精神所打动,禁不住连声称赞,并为黄伯云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

  两个月后,黄伯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导师看到实验结果后十分惊喜,称“这是一个重大进展”,不久便提出让黄伯云读他的博士研究生。

  科研探索给黄伯云带来喜悦之余又让他陷入了新的困惑。留学期间,美国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谁走在科技的前头,谁发展就快。”

  “我的根永远在中国,我应该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去,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服务,那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这个愿望慢慢清晰起来。

  为此,黄伯云谢绝了许多国外知名企业的重金聘请和名牌大学的高薪挽留,毅然于1988年携妻带女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原中南工业大学。

  瞄准民族的大问题

  回国创业后,黄伯云把研究目标锁定在世界航空制动领域最先进的材料——-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即飞机刹车片)的研制上。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都离不开安装在飞机轮子里面的刹车片。如果刹车片失灵,飞机就会冲出跑道,造成机毁人亡。国际上通用的航空刹车片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而用炭/炭复合材料制造的刹车片,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被制造业称为“黑色的金子”。但这项技术长期被美、英、法3国垄断,即使是俄罗斯这样的航空航天强国也久攻不下。

  多年来,我国航空刹车片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要花费大量外

  汇。更致命的是,这导致我国的航空事业受制于人。如果国外对我国实行零部件禁运,我国的航空战略安全即受到威胁。

  黄伯云是憋着一口气回来的,他内心深处的目标是“要搞就要搞世界第一”。

  “这是技术发展趋势,我们不做,谁去做?”黄伯云认准这个目标后就不回头,“这是飞机刹车材料的更新换代,我们不跟上,哪行?何况国家有急切的需求,我们大量飞机的刹车片不能总靠进口吧?飞机不能‘上了天不下来’吧?”

  “我们不能是敲边鼓,喊帮腔。我们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大舞台,就要像梅兰芳那样,唱大戏。”

  黄伯云多次提到这样一点:科学研究要放在国家的层面上,放在国家的水平上,进行自主创新,解决国家的大问题,解决民族的大问题。

  成功终于降临了

  研究首先是从屈辱开始的。为了节省时间、少走弯路,黄伯云到某国一家很有名的公司去访问,接待他的负责人说:“很抱歉,你们不能参观我们的生产车间。”黄伯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为了加快研究进程,他还是买回了一个开价几百万美金的产品。可课题组对产品进行解剖时却发现,这个产品竟然是个废料。

  2000年的那次“功败垂成”,更是黄伯云最痛苦的时刻。这年9月,在模拟飞机试验中,刹车片温度急剧升高,摩擦系数严重下降,课题组在最后关头失败了。

  最后,黄伯云一番动情的话感动了课题组的所有人:“大家同事多年,结下了深厚感情。但搞科研不可能没有挫折和失败,我是干定了这个项目,即便将这条老命搭进去也在所不惜!”热情被重新点燃了,大家重新回到实验室,继续进行研究。

  黄伯云说:“那个时候连睡觉都很难,安眠药吃一、两次都不能解决问题,痛苦得难以想象!”当时,他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1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手术,他就马上投入实验。突然,他感到腹部胀痛,裤腿湿润,到卫生间一看,只见鲜血染红了大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单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又返回实验室工作。

  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年多后,成功终于降临。黄伯云终于让无数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炭原子听从指挥,有序排列,形成了完整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2003年9月,大型民用飞机上的试飞试验全部完成,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了。

  永远向前的动力

  在光环与荣誉下,黄伯云忙碌如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服务国家利益,是推动这位年已六旬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永远向前的动力和源泉。

  中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在一栋很旧的大楼里。陈旧的办公楼与周围新造的大楼相比,显得很不起眼。而在这栋简陋的办公楼里,校长办公室常常最晚熄灯。

  黄伯云这么形容自己的生活:“不打牌,不跳舞,没有任何业余生活,只有从早到晚的三点一线:家里、办公室、实验室。”

  黄伯云说:“搞科研要有宽阔的胸怀,时时充满干劲,从失败、挫折中看到成功和希望。做一件事,干好一个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黄伯云经常跟别人说起这样一件事,当年曾经把劣质样品卖给他们的那家国外科学院,现在成为他们产品的最大买家。这种转变富有戏剧性,但蕴含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谁走到科技前面,谁就拥有话语权。

  他说,科研能力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对经济发展、对国家安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感慨地说:“在国外的大企业、大研究所面前,当你没自己的技术时,你是没有任何尊严的。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技术,天平的倾斜一下子就转变了。”

  不久前,黄伯云新成立的博云新材料公司与长沙高新区签约成立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基地固定资产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年产1万套以上,年总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以上。黄伯云一直坚信,科研不只是写几篇好论文,也不只是在实验室做出成功的实验,重要的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造福人民。

  “有了民族和国家的兴旺,才有自己的前途,才有自己的尊严,这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奋斗,无愧这个伟大的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