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新闻
3  4  
PDF 版
民工潮带来租房热
多余礼品 网上寄售
浙江铁路投资将超1600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民工潮带来租房热
  ■本报记者 鲍亚飞

  

  本报讯 新春一过,最让进城务工人员关注的就是工作问题,他们需要尽快在城市寻到“饭碗”。与此相对应,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开始,一条经济链就开始形成。租房——置办简单家什——出门寻工。城郊结合部的房子租金开始上涨,旧货市场的生意也好了很多,甚至是劳动力市场门口的报摊、烤红薯都沾了这些寻工者的光。“一天的生意是往日的3倍。”杭州城东劳动力市场门口一卖煎饼的妇女说。

  杭州超过218万的外来人口,在寻工这么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带动了二手/旧货市场、餐饮、服装和培训行业的发展。一些平日较淡的上岗前短期培训班和30元一晚的小旅馆都人满为患了。

  城郊结合部:房少价涨

  李继民正月初十就从湖南来了杭州,从到杭州的当天,李继民把行李存放在朋友处开始,他先后跑了城北八丈井、大关南苑、香积社区,甚至更北到了温州路、湖州街一带。“不是房子大小不合适,就是租金太高,反正到现在还没落脚点。”

  找不到房子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般都会找附近的中介。找的人多了,中介的生意红火了不少。为民租房中介的老板姓郑,个头不高,40岁上下,现在他最担心的是房源。“平时我帮人找到一个房子收费100元,现在当然要高一点。”郑老板大年初七就开始“上班”,一方面跑房源一方面接待租房者,他说,这几天自行车当作摩托车在使,一天下来少说也要跑几十公里路。“要租房的人太多了,联系电话几乎没得闲。”他所管的三个中介门面这几天的平均日接待量大约有300人。据他介绍,香积社区一带光单间(约15平方米,内有隔开约1平方米的卫生间)的租价都超过了500元,一室一厅的租价不会低于800元。这个价格和节前相比约有10~15%的上涨。

  据租房中介有关人士介绍,大部分务工人员为了省下十几二十天的租金,他们在回家过年前一般都会退掉住房,几个人约好,只留一个单间用以集体存放物品。春节过后,大量人员进城集中租房造就了杭州出租房租金提高。而在杭州城北一带这一情况更加明显:相对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活配套更多地吸引了务工人员。

  旧货市场:踩坏送货三轮车

  新租了房子,少不了添一点家什。绍兴路上旧货市场集中了家电、家具、橱具等生活必须用品,因为品牌和二手的关系,这里的物品均价格低廉。新春一过,进城寻工人员带旺了这里的生意。

  在绍兴路走进旧货市场,首先看到的是被码整齐的沙发、席梦思床、床头柜,走廊里人来车往,费点劲才能挤到摊位上问价格。汪兴强是淳安人,在旧货市场摆家具摊位已经4年。他边招呼着客人边介绍,光2月8日(正月十一)一天他就卖了31把靠背椅、9张小餐桌、5只电视柜、2张书桌和2个四门柜,而可拆卸衣橱、鞋架、壁挂衣钩等小件因为数量多而没有统计。“两个人没得闲过,大概有六七千元的营业额。”他说,这样的营业额在平时可能要做五六天。

  市场里生意好了,踩三轮车送货的人也忙碌了不少。一个姓张的师傅说,前天一天他总共出车13次,赚了170元钱。张师傅说,他送的货一般都在绍兴路、香积寺路、沈半路一带,买家具的一般都是租房子住的外地人。“货物不多一般收10元钱,回到市场等不了几分钟就又有生意。”当天下午,他送一只衣柜、一只茶几去3路车终点站时踩断了三轮车链条。“如果不是这样中途耽搁了一下,前天赚的钱会更多一点。”

  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从正月初八开始,这里的人流量就开始明显增多,正月初十开始就到了高峰期,日人流量超过1万人。该管理人员估计,近段时间的交易量会比平时高出80%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寻工人员进城,交易高峰会持续10天左右。

  劳动力市场:蒸熟的玉米论锅卖

  说到求职,能说道最多的还是劳动力市场。而这几天,中河路上的专业技能人员市场和杭州四季青附近的城东劳动力市场可谓人声鼎沸。寻工的人多了,乐坏了在门口卖报纸卖红薯玉米的小摊贩。

  记者昨天下午到城东劳动力市场的时候,门口一下子就围过了几个人。“要人不?找什么活?”手拿报纸的,提着一只塑料桶以表身份的——马路两边都或站或蹲着不少人——开春了,寻工者重复着上一年的找活方法,劳动力市场也总是人员聚集最多的地方。

  和等待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同,人行道上的小摊贩异常忙碌,无论是烤红薯、烙干菜饼还是卖玉米卖报纸的都在忙着拿物找零。今年43岁的冯玉琴就是忙得最欢的一个,从老家江山到劳动力市场门口卖玉米,这几天忙得都顾不上吃饭了。她介绍说,丈夫负责去进新鲜玉米,大概0.6元一个,早上9点半左右,冯玉琴就推车出门,带上一个铝锅几袋玉米。“1.5元一个,甜玉米要贵些,2元钱。”热气腾腾地蒸着,一会儿就有人来买,她说,遇到生意好的,一来人就要十几二十个。“一锅也就只能煮18个。开始还纳闷,一问才知道人家都是结伴来的。”

  杭州专业技能人员市场大门北侧报摊沈师傅也证实,一遇周五有现场招聘会,他的报纸、杂志准能走俏不少,每天的销售量大约要多出平日20%以上。

  下午3点,冯玉琴已经卖了近100个玉米;沈师傅报摊上的各类报纸也几乎见底。不仅仅是卖玉米、卖报纸的,烤红薯、烙干菜饼的人都赚了不少钱。“人家找工作,我是给他们解决后勤。”一个烙干菜饼的老板打趣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