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农村信用社主任赖文标最近有点烦,一见到记者就倒苦水:“西坑村43户村民建别墅的80多万元贷款9年了,本息一分未还,现在只能去法院起诉他们了,我真不愿得罪这些老实巴交的乡亲们。”
“这债不明不白,我们怎么还?”
西坑村过去是福建省闻名遐迩的模范“小康村”,“家家住别墅、人人盖新楼”的山乡新景曾引得众口称赞。
西坑村地处山区,距平和县城20多公里。从镇政府所在地坂仔镇到西坑村要走1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沿途山岭陡峭,岔多弯急,记者一路问了好几位老农,才找到西坑村最著名的别墅群落——甘坑。
果树、竹林掩映中的甘坑别墅群格外醒目,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排列整齐,大理石柱、绿化草地、停车场、升旗台……乍一看,颇像一个旅游度假之地。
“好几年上面没来人了,”见到记者,村民苏金生就不停地感叹:“2000年以前,这里还挺热闹,隔三差五就有当官的、拍照的来参观,现在就数讨债的人来得勤了!”
苏金生说:“1997年政府说要盖新村,旧房子一律拆掉。可盖这么好的别墅,村民钱又不够,政府牵头让银行、信用社借钱给我们,当时的利息将近7厘,这么多年了,要还多少款呀!”
村民赖淑丽说:“我们当时也不是非要建房,政府把旧房拆了,我们没地方住,只好贷款建房。现在欠账越积越多,政府又撒手不管,老百姓怎么办?这个债我们背得窝囊!”
村民苏国仁说,9年前村里的人均收入7000多元,有些家庭经济还比较困难,并不想建这么好的房子,干部们挨家挨户动员,不说通不走,最后,大部分村民都贷了3万元至5万元的款,不少村民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
村民苏永定告诉记者,按照当时一户一幢别墅的规划,自己的四个儿子都贷款建了别墅,每人3万元,一共贷了12万元,“这么多钱,拿什么还?”
村民们抱怨,这几年当地农行、信用社催款越来越急了,“可这钱欠得不明不白的,我们怎么还?反正欠钱的不是一户两户,催款的人来了,大家不是扛,就是躲。”听说信用社要告村民,赖淑丽一脸惊诧:“总不会把我们的房子收走吧?”
别墅成了村民烦心事
甘坑别墅群是西坑的示范点,每幢别墅大约占地100多平方米,当时的平均造价就超过了10万元,建成后立即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
“最多的时候,这里一天停过30多辆参观车,来了上千人。”苏国仁指着村前偌大的一片停车场说,这里原先是他家的蜜柚林,当时按照一棵树6元的补贴出让。一位村民说,当时村里基本没有车,这个停车场是专门用来停放外来车辆的。
苏金生说,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当时自己还花13万元在坂仔镇上建了一栋差不多面积的两层小楼,儿子一家四口住镇上,“现在镇上那栋小楼升值了6万多元,而山上的别墅只住我们老两口,太空了,往后这栋楼肯定越来越不值钱。”
“当时的建房成本确实高了,有点浪费,但这已经没办法改变了,现在的问题是山里盖了这么好的别墅,我们还要到镇上租房子住,这更让人心疼。”一位苏姓村民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烦恼。原先的西坑村小学撤并后,他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只好到10公里开外的坂仔镇中心小学就读。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在镇上另租一间房。“自己一个月的房租就要好几百元,农忙时骑摩托车两头奔波,油钱不说,一天几个来回也折腾得够呛。有的时候好几天才回一次山里,家真和旅馆一样。”据他讲,因为孩子只能到镇上念小学,家里有小孩上学的西坑村村民又都在镇上租了或买了房。
“山里留着这么好的房子没时间住,太可惜了,可这里生活确实不方便。”苏金生说,有些房子一个月都看不到人影,大部分时间是老人在伺候着一栋栋别墅。
苏金生在自己的家里开了一间杂货铺,卖些香烟、电池和方便面,他说,这是村里唯一的“商店”,只能卖些小杂货,“大宗一点的生活用品都要到镇上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