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情感是把尺
情人节的来临又让我们面对“情人”这个让许多国人敏感的词。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不同年龄、学历、收入的10名个体,试图从中一窥在这个多变的社会转型期,处于不同阶层的社会个体是如何看待情感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变迁、价值观的多元,人们关于性与爱的看法也随之发生改变。
民间语录
我不太接受情人现象
结了婚就要对别人负责
受访人:韩强
个人状况:私营企业员工,已婚
受访点:韩强的企业内
问:情人节到了,有什么感受吗?
答:都这把年纪了,能有什么感受?这些都是年轻人玩的东西,和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没有什么关系。
问:按照你的了解,什么是情人?你有过吗?
答:情人就是小老婆。我当然没有情人了,但我见过别人的情人。在一次饭桌上,一位曾经的工友请我们吃饭,当然他现在发了,就带了他的情人过来,还很自豪的样子。
问:从心底里说你接受情人现象吗?
答:不大接受。我们这代人观念都比较保守,总觉得结了婚就要对别人负责。再说了,真的有了情人,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你说以后出门怎么见人呢?
民间语录
等到我结婚的那一天
中国社会情感会更开放
受访人:周新
个人状况:在校大学生,无女朋友
受访点:绍兴路一农民房内
问:你对情人节是如何看的?
答:我总觉得“情人”这两个字是为中年男人设的,对于我们这些20出头的小伙子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情人问题。至于情人节,就是一个给了人们宣泄的理由的节日,没有别的含义。
问:那我们不说“情人”这个词。你和异性朋友的关系如何?
答:有的只是纯粹的朋友,有的偶尔会有亲昵的行为,但都不是固定。
问:想过未来的婚姻生活吗?对婚姻感到恐惧吗?
答:有时候会想。现在觉得婚姻离我太远了。我觉得等到我们结婚的时候,这个社会会更加开放,对婚姻和性爱的宽容度也将更大。
本报讯 在网上,一大片红男绿女为一部讲两个美国牛仔相爱的电影《断臂山》哭得稀里哗拉,你或许有点奇怪,他们为什么为那么遥不可及的边缘情感感动。
上一次让你感动得需要纸巾的爱情故事,好像是痦子蔡轻舞飞扬的浴缸爱情和周星星紫霞仙子的“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吧?
据说现在在国外留学或打拼的中国女孩,在性方面的开放步伐如疾风暴雨,甚至能让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当地男女发出惊呼。在情爱的道路上,中国男女一旦离开固有的古典严厉传统,“解放”的脚步就变得如脱疆野马般大步流星。他们根本来不及计算在情感上“解放”的各种成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向着自由狂奔,去品尝主导过西方社会上百年的“人性解放”。
套用余华小说《兄弟》的宣传语,人家欧洲经历了400年才能完成的社会大变迁,咱们中国在短短40年内都经历了。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式男女关系和情感的大变迁。挣脱了种种来自外部和自我的束缚之后,男人和女人们是否变得比从前更快乐,生活质量是否变得更高呢?却是让人怀疑了。
情人节这个西方的舶来品本是为了在无数个日子中给天下有情人制造一个隆重的快乐的日子,可是在这一天,我们却无法计算出,有多少个处于各种情感男女关系中的男人和女人得到了快乐?有多少男人和女人不快乐?有多少男男女女感到迷惘和痛苦?
据各种社会调查,以及本报记者关于杭州男女情感生活的最新调查,现代人对于情感的态度越来越模糊。认为婚前性行为是道德问题的人越来越少了,认为婚外恋有其合理性和可理解性这面的也有人在。性学家李银河等先锋人士已开始对同性恋人群给予深切关注,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地获得恋爱的权利。人们说到各种绯闻艳事变得心平心和了,除非某些情感直接损害了你的利益。
与此同时,现代男女情感也越来越多地打上了商业社会和市场化的印迹。“我爱你”三个字,爱的是什么,变得复杂了。
在我们的调查中,各种人群开始从人性的角度理解现代人的情爱问题。你无法要求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都会女郎像《我的父亲母亲》中农耕社会中的章子怡那样纯情;“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古典式婚姻,在现代情感多元社会里,也有了多重可能性,“携老”不再是婚姻的终极目标,人们更看重的是你能从情感关系中获得什么。
“情人”这个词的意义正在发生嬗变,这个词也越来越有对于个人隐私的包容性。在某些情感语境里,“情人”这个词更像是一块三明治,在情爱的两边,夹着它的是金钱、权力、资源等等其他社会要素。不过在这样一个与情爱有关的节日里去批判什么并不是我们的诉求,我们更真实的诉求是,与处于现代情感中的各种人交谈,听听他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现在能接受的尺度,和他们能接受的情感底线。
我们相信情爱关系着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