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E0001版:生活家·杭州版
3  4  
PDF 版
杭州梅花次第开
寻梅路径
暗香浮动月黄昏
又到赏梅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墓前的那树梅花又开了。

  杭州赏梅,实在不能不提到林和靖。而说林和靖,必须在有暗香的时刻。月色黄昏,疏影横斜,暗香清风一般抚过。

  先秦诗歌中,《离骚》遍咏芳草,独不及梅;《诗经》里也只提到梅子。咏梅诗真正进入它的鼎盛时期,竟是从一个隐士的一首诗开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

  

  暗香,就这样从宋朝的孤山向我们飘来了。

  北宋年间的诗人林和靖(967~1028),隐居孤山,梅妻鹤子,孤高自好,二十年不入城。他何以隐居孤山,典籍上没有过多的记载,只说他年轻时游历江湖,见过一番世面。中年后觉得各地山水都不及家乡西湖之美,于是在孤山北麓种梅养鹤,结庐而居。

  西湖自古以来就不乏隐居之人,与孤山隔水相望,几百年前,葛洪的炼丹炉里,传出异香阵阵,弥漫在山林间;到了林和靖,换作了梅的幽香。

  孤山与西湖白堤相连,四周碧波萦绕,一山孤峙湖中,因而得名。唐时,白居易就有过“曾为梅花醉几场,孤山园里丽如妆”的描述。林和靖在这里做他的隐士,孤山一片梅园,湖上盘旋着他养的双鹤。但虽是隐士,林和靖的孤山实在是不孤的。范仲淹、梅尧臣等官员、文人与他过从甚密。杭州历任太守中,至少有五人与他结交。与穷书生的结交更是不下四十人。后来,名气大到皇帝也来光顾,真宗赐他“和靖处士”,仁宗赐他粟帛。

  林和靖爱梅花,有着他艺术家的审美态度,但更可爱的则在于他的务实:“种梅三百余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每售梅实一树,以供一日之需......”。同时,他又采药、种药、卖药、捕鱼。一湖明月夜鱼归,水痕秋落蟹螯肥,林和靖辛劳得很。隐者也食人间烟火,也有基本的生活所需,这听上去有悖梅的清雅高洁,但不故弄玄虚,也算是林和靖的特别之处吧。

  薄薄的晨雾间,孤山影影绰绰,初雪刚停,风里又飘来了梅花香。灵峰、超山的梅花也星星点点地开了。

  灵峰在玉泉青芝坞的北面。这里的梅花开得早,谢得迟,是现在杭州最大的集梅之处。晋开运年间,吴越王曾在此修建鹫峰禅院,历经数朝,佛堂寺院的兴废,竟也如同花开花谢。清道光年间,一位叫固庆的地方官在灵峰寺周围环植梅树,几年后,蔚然成林。光绪年间,周庆云补种梅树300棵。现在很难想见当年掬月泉边的景象了,倒是梅花还一树一树地开着,宛如当年那个风月无边的季节。

  “唯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只为梅。”这是吴昌硕先生眼中的梅花。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1927年,他在上海谢世,墓地选在了杭州超山梅园。

  《中国花经》中说,梅花在唐代品种渐多,形成杭州、成都东西两大赏梅中心。斗转星移,世事变迁,那一缕香魂仍在西湖弥漫,化作了马远的一抹丹青,杨皇后的几首绝句;又融进了陆游的心底,变成驿外断桥边的满怀愁绪,默默地开着,悄悄地败了。

  乌月儿/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