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从童年替爷爷到街上买福州人喜爱的香片(茉莉花茶碎片)经历算起,我与茶叶交往的时间也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是,那时家道贫寒,家中平时不备茶叶,只有来了贵客才临时上街购买,而且一小撮茉莉花茶放在茶缸中反复浸泡,直到索然无味。这是儿童时代我对茶的全部认识和记忆。
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我分配到冀中平原果园种树并“接受再教育”。在“五七”干校的会议上,看到许多老同志人手一缸茶(牙缸),到了冬天,大家围炉(暖炉)而坐,一泡茶往往从天亮直泡到天黑。茶凉了,搁在炉上热一热,你瞧那些黑乎乎茶缸里黑乎乎的茶,难免会问“什么茶?” “茉莉花茶!”试着尝一口,苦涩中还喝出一点甜味,“下冰糖了”。原来北方人爱喝加糖的花茶。
我真正与茶结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十多年来,国内茶庄、茶馆、茶艺居、茶会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茶非但逐渐成为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饮品,还成了城中风雅之事的主体;与茶相亲、以茶会友,茶话无尽。
若说茶是中国国粹,那么,闽人则以茶为骄傲。 “溪边奇茗甲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福建既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又是国内特种名茶的最重要产区。屹立在古丰州的一方“太元丙子莲花茶襟”石刻,直把闽中种茶历史上溯到晋代。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忝列名茶之榜的就有福州方山(闽侯五虎山)露芽茶。据出土于鼓屏路的唐“球场山亭记”碑载,那时,台山附近已有茶园曰“芳茗原”,成为会城的一处重要景观。宋元是福建茶业登峰造极时期:当时位于建瓯的北苑凤山一带为皇家御焙所在,一代名相、茶艺大师蔡襄等人,在此精心制作的龙凤团茶,倾倒朝野。建安斗茶之风流布天下,大观皇帝亲为撰文。建窑(建阳水吉一带)生产黑釉茶具也成为风靡天下的贡品。闽中的茶种、茶器和制茶、品茗方法一同传之东瀛,成为日本茶道文化之源。元代武夷茶声名鹊起,四曲御茶园古迹犹存。明洪武年间的制茶方式改制,并未影响福建在茶坛的位置;明清两代创制的乌龙茶及其品饮方法,谱写了国人茶史上又一辉煌篇章。建国以来,福建更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特种名茶产区,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诏安八仙、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林林总总,美不胜收,越来越多的闽茶被视为茶中瑰宝,为海内外茶人所钟爱。
《闽茶说》,陈龙、陈陶然著。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