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93岁的孙运璇全程见证了国民党迁台之后台湾经济快速起飞的过程,他也是带领台湾经济起飞的关键人物之一,将台湾由农业社会带到工业社会,为科技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孙运璇早年任职台电期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在二次大战后,找了数百位专科学生,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地抢修全省遭到战争破坏的电力设施,结果竟然在5个月内让台湾全省的电力恢复正常供应达到八成,打破了日本人“3个月后,台湾将一片黑暗”的讥讽预言,也创造了第一个“孙氏奇迹”。
前台电董事长陈兰臬回忆,“有个叫做平压塔的地方发生了龟裂,孙先生就带了一批地质人员到那边去看,裂处差不多三四十米深,里面黑漆漆的,孙先生就问哪一个自愿进去,没有人说话,他就说我下去。”
孙运璇在1980年接任“经济部长”时,那一年台湾人均所得是320美元。他在1984年脑溢血交棒,卸下台湾“行政院长”职务,那时候的台湾人均所得已接近3000美元,以当时的汇率计算,是11万新台币。
台湾“经济部主任秘书”范良栋说,当年孙运璇当“经济部长”时,他刚到台湾“国贸局”工作,孙每个月都要到台湾“国贸局”召开进出口汇报,他对国际贸易事务的了解简直是巨细靡遗。
当孙运璇接任台湾“行政院长”时,十大建设已到验收成果的时候。孙运璇又带领台湾再次产业转型,这次是往科技产业发展。例如,设立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台湾科技研发能力、筹设新竹科学园区、决定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等等。
孙运璇要交棒时,媒体中出现了“财经内阁”一词,亦即要求接棒的人能延续孙运璇的经济成绩。在孙手上的“财经内阁”是: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兼经建会主委”俞国华、“经济部长”赵耀东、“财政部长”徐立德。后来由俞国华接下“财经内阁”的棒子。
江丙坤为“财经内阁”下了批注,“财经内阁就是经济考虑为最优先,也就是以老百姓为最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