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主席在中国考察之后对城市规划界说:“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的特色。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太珍贵了,不能允许它们被那些虚假、肤浅的标准概念洪水淹没。我确信你们将会遭遇这种危险,你们要用全部智慧、决策和洞察力去抵抗。”
20年后的今天,这个意味深长的警告不幸被言中。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在以平均每年几亿平方米的面积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中,襄樊古城的千年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曾是明代抗倭前线、清代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宁波商帮的发祥地的定海古城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被夷为平地;作为北京民居灵魂的四合院也在减少……朱门绿廊、高树庭廓、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盲目的建设和更新割断了城市历史的文脉——我们的城市正在失去记忆。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地形地貌、森林水力、河流山脉、居住形态、建筑遗址、公共场所、文化气质、民族情调……城市的记忆无疑是一种复杂的组成,这些是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认同性、构成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
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清洌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蜿蜒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如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无数的城市史告诉我们,城市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城市不仅仅是单体建筑的简单集合,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路,更是一股从远古吹向未来的心灵之风,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都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建筑界有一句被建筑师们经常重复的话:“建筑创作从寻找城市开始。”韩国首府首尔现代化建设初期,决策者填平了蜿蜒于古城内的清溪川,建起了高速公路。然而,人们发现,尽管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城市却越来越失去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2003年,首尔市政府毅然决定炸掉高速公路,重现清溪川古河道,追溯城市的历史记忆,恢复城市的历史脉络。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中国城市史行进到21世纪,已经进入需要我们反思的阶段。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