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做好事有没有价值呢?“意义”是虚的,属于精神世界,“价值”则比较现实,接近于“效益”,有经济色彩。所以,不妨直接问:做好事有没有经济价值?
2月17日《钱江晚报》A11版匿名刊登了杭州一位公共汽车上的“护座使者”的日记。读了日记,想到了这个老问题。
记得十多年前,一篇新闻曾经引发了一场讨论:大学生为救老农牺牲是否值得?提出问题的依据是: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多少钱,结论是一个老农民的性命不如大学生的性命值钱,所以大学生不该救老农民。反驳的一方除了“生命是无价的,平等的”大道理以外,好像也说不出更切实的理由,更无法正面回答来自“价值”角度的质疑。
无论是十多年前那位因救老农而献身的大学生,还是杭州的这位“护座使者”,他们的行为确实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但是不是与经济价值完全无关呢?
人活着离不开吃、穿、用,所以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只有物质而没有秩序是要乱套的,也是活不好的,物质生产的价值就会被破坏——一个混乱、动荡的社会可以让巨大的物质财富化为乌有;在一个盗贼遍地、凶案频发的环境里,不但钱带不来平安和幸福,恐怕越有钱越危险——所以需要人伦、道德来规范人的行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和愿意遵守伦理和道德,有人会破坏这个伦理、道德的规范,影响和危及他人的生活,这时候,会有人出来维护、修补这个被破坏的伦理、道德,保证生活的平静、正常状态。
当然,代价是这些维护者、修补者本人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有几个人愿意并吃得消像“护座使者”那样,每天在公共汽车上忙着“为让座而占座、占了座再让座”?更隍论为他人、为社会丢掉性命。
所以,他们是另一种生产者:道德、情操的生产者,他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活的正常状态,使得物质生产对人们仍然是有价值的。
所以,做好事不但有意义,而且有价值;在这个还远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更大;这也是“护座使者”们值得人们尊敬的一部分原因。
有些人自己不做好事,还要讽刺做好事的人,这简直是跟自己过不去。怪不得有人说,人和人的区别,比人和动物的区别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