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5版:人文·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木心的高明名正言顺
我骂明星也是一种文化
柏林的“好莱坞口味”
李安还是那个李安
民间艺人的狂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木心的高明名正言顺
  完全可以媲美,如果我们有心将横空出世的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相提并论,这种媲美甚至臻于完美。

  现在重提“意识流”,或许颇有背时之嫌,它就像一件不再风尚的时装,很难在文艺界激起一点心动的涟漪。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容器,那么其中填充的质料,才是判定其上层抑或粗鄙的要义。

  和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一样,木心是孤独的。一个在精神上真正孤独的人,才能在思想上保有一种全然公正、真诚的立场,才有一双超脱红尘混沌、拂去人间烟火气的慧眼,从而获得一种真正的人文自由,以及随之而来的价值判断。虽然,这种孤独要以牺牲个人俗世的粗浅幸福为代价,而且真正的实现需要一种非凡的无畏。

  要在极短的篇幅里囊括一个世纪的文明,从中抽离出最富特征的表情,这种概括又是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然而瑰丽奇崛的遐想绮思来完成。灵感滔滔,如雪喷涌,注入或者喷溅出思想的容器……在人类思想无比宽广的额头,木心和伍尔夫一起信马游疆,纵横驰骋。

  且不说信手拈来、精美曼妙的意象罗列,就像超市中整柜整柜的富饶物品,任你尽情挑选所好而生发出无比的满足感。具象在此因其简约,而拥有了一种比抽象更深刻的直指力量。

  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凌空虚蹈中与大师对话,虚拟的对话全然没有场合、地点、时间,唯有浪击岩石般的思想坦露和交锋。

  如果没有对人类文明地图的全盘认知,以及以此为条件的俯瞰和透视,那么这种火花四溅的旁征博引,便失去了其产生和激发的肥沃河床。

  那些被华丽点中的文化记忆,无法不令人想起中国文化中的“用典”。中国古代的文人以此为乐,清风徐来,嵌入诗行的是前人的遗珠。但这是另一种容器。只要高出一筹且不泛滥,就是名正言顺的高明。

  可见中外文化的相通之处。木心和伍尔夫疾弛而过,用透明的文化的枝丫构建起完美的思想的海市蜃楼。这种比同搭积木式的垒叠行为本身,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速度感,携着蒙太奇式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瑰丽跳跃,成为了一种艺术和狂欢。

  在漫长的自言自语式的迤俪最后,木心终于接近了现世纪文化的实质。前人的文化与生命同在,而我们对于文化的态度却是滑头的、戏谑的,因而游离了生命。当我们不再为文化慷慨付出,我们的生命也失却了丰富和厚重,所以我们得到的也只是美人的躯壳——一个虚幻的人类文化的倒影。

  按照木心先生的逻辑,我们或许会痛心地发现,在现世纪的文明中,我们祈望的大师很有可能会难产。虽然,我们是如此如饥似渴地渴慕大师,渴望他们的引领,渴望他们代替我们实现精神的完美升华。

  越来越多元的文化本身消解了一种穷根索源的力量,现世纪的大师不仅需要学问、才华,还需要潜入的勇气和参照生命的大智慧。但是,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再度燃起希望,毕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大师的超拔就有了丰厚的潜质和向上的阶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