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天下·军情
3  4  
PDF 版
“光华六号” 难成“海上轻骑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浮躁背景下发展的一种浮躁的武器”——
“光华六号” 难成“海上轻骑兵”
  随着2005年台湾海军“光华六号”服役计划的流逝,我们不禁回望2003年8月“汉光19号”联合军事演习的重头戏——“光华六号”隐形导弹艇FACG首次在公众面前试射“雄风2”反舰导弹,陈水扁亲临,在“检阅” “三军”将领时妄称该型舰将成为台海冲突“海上轻骑兵”。

  但是,防务专家称舰载武备设计追求大而全,使其隐形性能大打折扣。西方的防务专家评价其为“一个浮躁背景下发展的一种浮躁的武器。”此外,在武器选择上,岛内防务专家也存有异议,有观点称:FACG本来就是溜边儿的“黄花鱼”,要形成战斗力,成为“台湾海峡的海上轻骑兵”还不够格。

  “光华六号”专案引起岛内外广泛关注,台湾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肆渲染,甚至称其为“台湾海峡的隐形轻骑兵”,是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克星’”等。然而,第1艘FACG艇下水后,诸多非议让“光华六号”体验了“命运多舛”,如今按原计划2005年底完成交付使用也化作泡影。

  自行研发

  实施“光华六号”计划

  1996年,台湾海军再次对在役舰艇部队装备进行了评估,其中对导弹艇部队的内部评估是:现役海鸥级导弹快艇不能满足未来台湾冲突的作战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该型艇已经使用了20多年,严重老化;二是吨位轻,在海面状况恶劣时不易操作;三是难以搭载有效的感测仪及攻击武器;四是航程短,作战范围窄,缺乏防空能力,难以抵御战机的攻击。所以,发展一种造舰周期短、价格低、反应快、具备一定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导弹艇,成为台湾海军的迫切要求。“光华六号”专案即自行研制建造30艘180吨级、具有隐形功能的新型导弹快艇FACG,以替代50艘47吨的海鸥级导弹艇。FACG由台湾海军后勤支援指挥部、海军造船发展中心和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联合舰艇设计中心共同设计,原型艇由台湾海军高雄旗津造船厂承建。

  经过4年多时间的研制与论证,2003年4月1日,首艇FACG60号交付台湾海军进行海上测试,2003年10月1日,该艇在左营港加入台湾海军,隶属海军“海蛟”大队第5中队。按预定建造计划,后续29艘将交付以 “中船”为首的岛内造船业组成的策略联盟生产,原计划2005年底全部交付台湾海军。

  专家评析

  “隐形战舰”难隐形

  FACG60号导弹艇长39米、宽7.6米,标准排水量为150吨,满载排水量180吨;最大航速30节,巡航时速18节;22节时可续航1150海里;配备4枚“雄风2”反舰导弹、先进的侦察搜索系统和雷达等,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可与海、空军作战系统直接联接,可有效遂行海空联合作战。

  据台湾媒体透露,该艇隐形性强,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用抗雷达波的钢质材料、隐形涂料和降低噪声的新型螺旋桨。其次机动性强,艇体积小、速度快,战时可疏散部署,具有灵活、隐蔽的特点,适合近海突击作战,特别是在海上袭扰作战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但可躲藏对手的缜密侦察,还可在不开启雷达的情况下接受准确的作战信息,直接发射反舰导弹,可达成神出鬼没的作战效果。再者打击能力强,艇上火力配置先进,包括2座双联装“雄风2”导弹发射架(携载4枚“雄风2”导弹)、2座T75式20毫米机炮和2座AV—2型双管干扰火箭发射器;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代表了台湾海军当前的最好水平,包括HR—76C5型对海搜索雷达1部、DECCA型导航雷达1部、舰用“大成”系统、 “海镖”分系统和GPS船位回报系统等。

  美国著名军事智库兰德公司在其一份内部研究报告中指出,若该艇能获得足够的侦察和瞄准目标信息,隐形导弹艇将能协助台湾利用防卫优势,发挥极大的“致命效果”,甚至能安然渡过冲突最初的几个小时。然而,部分防务专家对此有不同看法,称舰载武备设计追求大而全,使其隐形性能大打折扣。其次,从艇首到艇尾遍布的栏杆、过高的舰桥、舰桥后方的2个救生筏、裸露的反舰导弹发射架和后甲板上的通风/排烟装置等,都足以破坏该艇的结构隐形性能。对此,岛内有专家发出强烈质疑,一艘强调隐形的导弹快艇,为何“刻意”装上那么多破坏隐形效果的东西。西方的防务专家也十分迷惑:有“拉斐特”舰技术,解决结构隐形问题不该是难事吧!因此评价其为“一个浮躁背景下发展的一种浮躁的武器。”

  在武器选择上,岛内防务专家也存有异议,认为对“光华六号”导弹艇构成威胁的主要是空中的战斗机和攻击/武装直升机(含空对地导弹)。其中,威胁最大的是C—70l反舰导弹,要想有效抵御其攻击,艇上应考虑在后甲板加装近程防空导弹,导弹与发射架平时装箱收好,必要时可于极短时间内装上使用。另有观点称:FACG本来就是溜边儿的“黄花鱼”,作战成果完全取决于袭击的突然性,与其装上一些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小炮,还不如把宝全押在隐形上,干脆除了反舰导弹外什么也不装。还有一种声音是:可以在前甲板装上CM-21装甲车上的12.7毫米机枪/40毫米榴弹机枪双枪架,该枪架(含支柱)可设计成以快解锁扣与甲板相结合的方式,战时可在1、2分钟内快速拆装,平战两用,不仅火力不比现在的T-75炮差,还经济省钱。所以,到目前为止,后续29艘导弹艇如何改进还未定论。该艇首任艇长承认,在为期半年的海试中,FACG60号确实出现一些问题,后续艇可能会进行一些修改,但不会太大。

  专家们评析,除了改进隐形和上层设计的缺失较为重要外,真正影响未来“光华六号”快艇作战效果的还有下列关键环节:数据链能否有效、及时、正确地传递海空情报信息;如何配合与其他空、海、陆作战编组使用;如何发展一套真正适合这批快艇的攻击战术;以及其部署的商渔港及相关后勤设施,甚至沿岸山壁洞库是否适合其隐藏与出击。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后,FACG艇作战范围才能真正达到比海鸥级艇提高16倍的目标。由此可见,“光华六号”艇要形成战斗力,成为“台湾海峡的海上轻骑兵”还尚待时日。

  拼凑多国设计

  FACG另有“四兄弟”

  20世纪50、60年代,台湾海峡曾爆发了几次大中小型海战,结果,台湾海军多艘大型战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快艇击沉或击伤。台军海战接连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解放军装备了鱼雷快艇,并发明了“以小搏大”的有效战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台湾当局顶礼膜拜“大舰”的观念。但是,真正促使台湾当局下定决心发展小型舰艇的原因是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蚊子级导弹艇用“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的成功战例,给台湾海军带来了巨大冲击。为此,台湾海军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筹建导弹快艇部队,除“光华六号”艇,还有另外四型。

  首型导弹艇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台湾借用韩国图纸,生产制造的多用途导弹快艇,该型艇已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部退出现役。

  第二型是龙江级大型导弹艇,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美联姻的产物,由美国塔科玛造船公司和台湾中国造船公司联合研制。首艇“龙江”号在美国建造,1977年9月在美国下水,1978年7月交付台湾海军;从第2艘“绥江”号开始,由塔科玛造船公司授权台湾中国造船公司在台建造,但台湾海军1981年12月建造后便取消了后6艘的建造计划。据称,其原因包括由于中美建交,美国拒售原装于该型艇上的“捕鲸叉”反舰导弹,以及台湾中船公司当时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原设计要求。目前,2艘龙江级导弹艇部署在基隆,隶属台湾海军第l巡防舰队,平时负责台岛北部海区的近岸警戒与巡逻,战区编入62特遣部队,负责北部海域的航运畅通与安全,或配合其他军兵种实施支援作战。

  第三型是即将被“光华六号”取代的海鸥级导弹快艇,台湾海军称FABG快艇,它是一款仿以色列德沃拉级(又称毒蜂级)快艇,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

  于1977年自行研制,共建造50艘,现役47艘。艇上编制10人,配有两枚“雄风1”反舰导弹、1座20毫米炮、2挺12.7毫米机枪。与FACG艇相比,FABG导弹艇在性能上至少要差2倍以上,吨位太轻,在海洋气象恶劣时不易有效操作;从火力配备看,打击能力至少差3倍以上,因为FABG艇仅配备2枚“雄风1”反舰导弹,而且难以搭载有效的感测仪。但是经过20多年的实战检验,FABG导弹艇在兵力部署、作战使用等方面上发展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战术战法,如在部署上强调分散,将50艘导弹艇分编5个中队,分别部署于台岛西岸海军各基地、战备渔港和外岛前进港口,形成“多阵位”态势。在战术上强调隐蔽突然、以快制慢、分进合击,依据战况既可对敌目标实施“多路”攻击,又可适时“统合”战力,形成整体突击战力。FACG艇能否适用此战法,还是未知数。目前,“海鸥”艇分散部署在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等外岛,是台湾海军实施近海作战和外岛拦截的重要突击力量。

  第四型是1993年至2000年间由台湾“光华三号”造舰计划委托中华造船公司建造的12艘锦江级导弹快艇。该艇满载排水量680吨,长61.4米,宽9.5米,吃水2.9米,与其说其是导弹艇,倒不如说是导弹巡逻舰;艇上配备先进的热成像搜索雷达、反舰导弹、40毫米和76毫米速射炮。台湾海军对其评论颇佳,称其具有“三强”特点:一是性能优越,耐波性强;二是战备出港时间短,机动性强;三是综合火力打击能力强。现将其编成在第1巡防舰队,部署在台岛北部基隆港。无独有偶,与FACG一样,“锦江”舰的建造也是一波三折,首舰完成后也引起颇多非议。1994年由高雄旗津联合造船厂完成首舰“锦江”号的建造后,台湾海军以评估为由暂停,直到1997年年初才重新启动,并改由台湾中国造船厂高雄总厂承建;到2000年5月,高雄总厂分5批完成后续11艘舰的建造,每艘建造工期约15个月。

  命运多舛

  原交付计划成泡影

  继“锦江”舰之后,“光华六号”专案引起岛内外广泛关注,台湾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肆渲染,甚至称其为“台湾海峡的隐形轻骑兵”,是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克星’”等。然而,第1艘FACG艇下水后,诸多非议让“光华六号”体验了“命运多舛”,如今按原计划2005年底完成交付使用也化作泡影。据最新报道,2005年12月上旬,后续29艘导弹快艇的建造合同瓜熟蒂落到台湾中华造船公司,订单业务量高达新台币100多亿元。“中船”表示,已有丰富的建造导弹快艇实绩,有信心和能力完成这项导弹快艇造舰计划,相关的造舰人力和设备都已准备就绪,随时可开工建造。业内人士称,即使立即开工,要完成整个专案,也需2—3年,如果形成战斗力,预计要到2008—2010年。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回顾2003年8月和9月间,FACG60号两次成功试射反舰导弹,也并未改变其多舛的发展历程。不过,台湾海峡独特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导弹快艇的活动空间,台湾海军对其寄予了厚望,预计其后续29艘在隐身、操控和武备性能上可能胜过FACG60号。     据《舰船知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