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赵新先的败局之路
一起矿难隐藏的“秘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原三九药业总裁
赵新先的败局之路
  赵新先这次被拘,很多媒体都用“意外落马”来形容。而射中赵新先的那支箭,正是三九集团倾尽全力打造的一个重要项目:三九健康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三九健康城的运作让赵新先和三九集团长期隐藏的问题都暴露出来。

  盲目扩张陷入危机

  2000年赵新先用5个亿从港商手中接下了这个已经开设六年但却毫无进展的高尔夫球场项目,随后,他又宣称将用5年时间,投资43个亿将这里建成亚太地区最大的国际性健康休闲文化艺术中心,而也正是这个三九健康城项目,使得赵新先和三九集团开始陷入泥潭。

  曾经强大的三九其实早已危机四伏。2001年8月,三九集团爆发首次财务危机,中国证监会对三九集团的核心企业三九医药作出通报批评,披露其控股股东三九集团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高达25亿元。对于赵新先本人的批评也不绝于耳:“赵新先的确法制概念非常非常淡薄,他没有公众公司的概念。他以为上市公司的钱就像他们家里的钱一样,可以左手挪到右手,倒腾来倒腾去。”

  这时的赵新先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开始全面审视已经十分庞大的三九集团,并且做出了三九集团必须“瘦身”的决定。

  就在三九极力瘦身的时候,赵新却先出人意料的投资5个亿启动了三九健康城,分析人士将这一项目比喻为赵新先投下的巨额赌注,地产暴利是把双刃剑,成则轻松堵上资金缺口,一旦失败,三九集团将会面临更为巨大的资金黑洞。

  就在业界人士对三九健康城的一系列运作纷纷猜疑的时候,2003年,三九集团再次陷入财务危机,21家债券银行开始集中追讨三九集团的银行欠款,并且纷纷起诉,三九系整体银行负债竟然高达98亿元。在人们看来,赵新先自救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

  令赵新先最为担心的事情在2004年终于发生了,三九健康城项目因后续资金不足,相关手续不全被深圳市政府紧急叫停,同时宣告了赵新先最后扳本机会的丧失。同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也在深圳宣布赵新先离职,不再担任三九集团的任何领导职务,这一决定让赵新先进入了人生的低谷,实际上,多年以来三九集团的急剧膨胀,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他曾创造了企业辉煌

  三九的成长不得不提到赵新先。很多了解赵新先的人都这样评价这位三九教父:志向宏伟,行事果敢。正是这样的性格,促使赵新先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医师,一跃成为了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他用19年时间,一手缔造了一个总资产超过200亿元,有400多家子公司的三九企业帝国。

  1941年,赵新先出生于辽宁营口人。1964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的赵新先应征入伍,在第一军医大学担任医师,一干就是20年,工作期间,他曾经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医注射剂》专著。

  1985年,赵新先带着历经十余年时间研制的“三九胃泰”药方,向广州第一军大学申请贷款500万元,前往深圳创业,在深圳笔架山这片偏僻的山地上,赵新先和药厂的职工一起,开荒辟地,修建厂房,一手创建了南方制药厂。而在产品方面,赵新先选择了他们自己的科研成果,那就是南方制药厂的早期产品:三九胃泰、壮骨关节丸和正天丸。与此同时,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赵新先在南方制药厂推行了极为简洁的三九机制,精简机构和领导,各部门均不设副职,权力高度集中,提高办事效率。赵新先自己就身兼董事长、厂长、党委书记和总工程师四职。

  以我为主,正是赵新先在三九集团地位的真实写照。有人说,虽然挂着国企的牌子,但三九集团无论在公司运营、企业管理还是人事任免上,都更像一个赵氏企业。而大权独揽的赵新先并不安于现状,随后几年,三九按照赵新先的意图继续扮演快速扩张的强者角色。

  赵新先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国内的中小药厂,短时间内就兼并、重组、收购了五十至六十家企业,无论在速度还是数量上都创造了当时的国内纪录。在扩张的过程中,赵新先选择的大多都是位于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型药厂,他用极为低廉的价格将这些药厂收购,随后进行改造,冠以三九品牌生产药品,收效十分明显。四川雅安制药厂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短短三年,这个原本销售额不过两千万,利税低于一千万的制药厂迅速发展成为利税超过一个亿销售额几个亿的明星企业。随着这样一系列的成功操作,短短几年的时间,三九集团的产值从1992年的16个亿迅速发展到1998年的153个亿,成为国内医药企业的龙头。

  即便如此,赵新先也并不满足,在全厂党委扩大会上,他又提出“把南方制药厂发展成为跨国医药集团公司,在五年内成为植物药的第一,十年内成为亚洲医药的第一”的新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赵新先在1990年成立三九香港公司之后,又相继在德国、美国、南非等地陆续成立分公司,高薪聘请外籍人员参与管理,随后他频繁往返于世界各国推销三九集团的产品,在香港维多利亚湾打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广告,并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树立了第一块中文广告牌——三九医药,在这块广告牌前,赵新先立下了这样的誓言:“一定要使我们的中医药打进美国,一定要使我们的中医药走向世界。”

  监管缺失终酿悲剧

  2000年3月,三九医药成功上市,慕集资金近17亿元其实,三九集团触角伸到的地方,还远不止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1997年,通过设立健康网,三九开始进军网络市场,而随着免煎中药的推出,赵新先又希望在全国成立上万家连锁店。2001年左右,通过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三九进入到发展最高峰,横跨8大产业,控制3家上市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医药巨头。

  虽然,三九集团是直属国资委的中央企业,但是这个主要靠自身积累发家的企业,却带有浓厚的个人创业色彩。在赵新先眼里,三九像更是一个孩子,既然是自己一手养大,当然它的一举一动都要服从自己的意志,正因为如此,赵新先赢得了一个外号,三九教父。

  在2000年的鼎盛时期,三九集团横垮8大热点行业,总资产近200亿元,稳居国企50强,与此相比,集三九大权于一身的赵新先每个月7000元的收入却显得微不足道,而此时的他已经59岁,即将卸任。

  赵新先一手创建了三九品牌,而从最初的南方制药厂到鼎盛的跨国集团,三九却始终是国企身份,功不可没的赵新先与分配机制的原始落后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赵新先曾在某次节目中这样剖析自己:“没有任何的文件说赵新先是什么干部,是行政多少级干部,既没级别又没有行政职务,我就老老实实的一个教授,军队的二级的文职干部。”

  归于种种繁复的原因,赵新先连同他辛苦创立的三九一齐跌落人生事业的低谷,同样被关押在梅林看守所里的还有原三九集团副总裁荣龙章、原三九发展总裁张欣戎、原三九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达成。谈及原三九集团的高层振荡,李荣融坦言,20年来赵新先为三九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而企业领导人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却又造成了三九集团“赵新先时代”的管理失控和财务混乱,他将对国有大型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和评估比喻为足球比赛:“你上场就是为了进球,如果这一轮场上已经看出来了他不可能进球,状态不好,那教练肯定要把他换下来。”这也正是国资委今年的工作重点。

  虽然,以赵新先为首的三九集团前任管理层到底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还没有最终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三九的赵新先时代已经结束了。近20年的创业之路,以这样的方式落幕,对赵新先个人来说,是一幕悲剧。但是,对国企监管部门来说,这是又一次提醒。如果赵新先在三九不是一人说了算,如果三九有健全的监管机制,也许赵新先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据中央电视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