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5版:新知·互联新闻
3  4  
PDF 版
· 淘宝坐上头把交椅
· 电子杂志悄然起步
· Google总部,玩的天堂
· 斑竹,我们支持你!
· 梅玺阁主:我的博客三人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伴随互联网风潮涌动
电子杂志悄然起步
  本报讯 2005年是互联网风生水起的一年,却是许多传统媒介业出现经营危机的一年。2006年,在搜索、电子商务、web2.0等继续火热的同时,电子杂志或称为网络杂志正在跟着这个潮流悄然起步,而且逐渐在形成一个产业规模。

  电子杂志登上舞台

  电子杂志其实很多人并不陌生,大概在2000年初电子邮箱开始火爆的时候,很多人的邮箱里都能够收到一些类似于电子杂志的订阅服务,那时由于互联网并不普及,网民数量不够多和人们上网习惯并未养成,多数人对这类订阅服务并不在意。但是这一切到了今年却有可能完全变样。

  借着2005年互联网风暴,去年8月,南方网推出的《物志》,为电子杂志赢得了大量眼球。南方网相关人士甚至表示,《物志》要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杂志。

  同样的,近期又传出柳传志(联想投资)、施振荣(智融集团)联手向电子杂志发行门户Xplus注资450万美元的消息,加上许多大网站相继开出电子杂志频道,并将其纳入了收费议程,更是直接把电子杂志推到了风口浪尖。

  外部环境已经成熟

  在中国网民爆炸性增长的大环境下,电子杂志确实迎来了它自己的春天。没有纸张和印刷费用,发行成本相当低廉,较低的运营成本无疑都是电子杂志蓬勃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发展,在Xplus、Magbox等网络杂志发行平台上,已有将近100种杂志发行,范围涉及服装、美容、数码、体育、娱乐等多个方面。部分杂志的月实际发行量已经突破30万,目前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而且电子杂志热持续升温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公司投身网络杂志的开发及运作。据悉:传统杂志的两大巨头时尚系和瑞丽系也在运作网络杂志,只是内容上还并没有做得很完善。

  商业前景并未明朗

  在电子杂志热潮渐起的时候,部分人士表示,互联网的热带动了电子杂志,但是,有相当多的杂志内容粗制滥造,属于自说自话的玩票性质,基本上没有什么商业前景。定位比较清晰、风格比较成熟的,也就《男人志WO》、《爱美丽ME》、《印象》、《Pocozine》、《Cold Tea凉茶》、《Muzine》、《青草》等仅有的几本。

  而其中《男人志WO》和《爱美丽ME》打算收费的消息一经传出,Xplus论坛上就抗议一片,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多数杂志都标明了定价,但并没有立即开始收费。千橡公司负责猫扑网内容的金星网络杂志对经营状况也不抱太大的预期,“短期内肯定是亏损的,现在还仅仅是在开拓读者的阶段。”

  要“革命”先要“活命”

  说到盈利点,电子杂志打算向会员收费或者单纯靠广告收入,但事实上,这两点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介业的盈利模式是电子杂志正在积极探索的,业内人士提到了一个线下出版的概念,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的在线杂志《Nerve》在发展到了280万订户后,许多在线读者纷纷要求要看到一本下线的《Nerve》杂志,于是纸版的《Nerve》杂志在2005年4月出现了,创刊号一下子就卖掉了5万册。

  虽然电子杂志拥有美妙的未来,但是在发展道路上会有许多问题,发行、整合资源等暂时不论,以后涉及版权、刊号、管理归口等问题都会浮现上来,因此也有人形象地比喻电子杂志——具备了改革传统杂志的素质,但要“革命”先要自己活命才行。

  期望预言成真

  而投身电子杂志的人如果看过2005年7月出现的一部关于Google的Flash宣传片,也许更期望预言中2007年索尼电子纸已经比实际纸张便宜,而更是让其中的预言2014年《纽约时报》在无力的抗议中变成一份专为年长精英读者出版的报纸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朱杨健 本报通讯员 志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